以“分子创伤学”理论正确认识糖尿病足创面处理与组织修复
摘要: 自从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这一概念,迄今已有54年的历史,人们对于DF的发生机制与治疗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根据WHO的定义:DF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可见,DF涉及到末梢神经病变、缺血性病变、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易感染、足畸形等多种因素.糖尿病并发足坏疽创面难愈的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传统使用清创换药、皮瓣修复创面等方法促进创面的愈合,往往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随着人们对于糖尿病足坏疽创面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对于糖尿病足坏疽创面的治疗有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此,我们将从DF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分子创伤学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DF感染期、修复期创面,并从分子创伤学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生长因子在促进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
800例主动脉弓分支变异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分析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方法 分析800例中国汉族患者主动脉弓DSA,统计分支变异的发生率及变异类型.结果 800例患者中主动脉弓分支变异者总共有51例(6.38%,男37例,女14例),分为8种类型(依分出血管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排列):①头臂干(BCT),左颈总动脉(LCCA),左椎动脉(LVA),左锁骨下动脉(LSA)24例(3.00%);②BCT与LCCA在主动脉弓上共同发出,LSA 11例(1.38%);③BCT(LCCA起自BCT),LSA 8例(1.00%);④右颈总动脉(RCCA),LCCA,RSA,LSA,3例(038%);⑤RCCA,LCCA,LSA,RSA,2例(0.25%);⑥BCT,LCCA,LVA与LSA共同起自主动脉弓,1例(0.13%);⑦RCCA (RVA起自RCCA中段),LCCA,LSA,RSA,1例(0.13%);⑧RCCA,LCCA,RSA(RSA起自主动脉弓前侧壁),LSA,1例(0.13%).结论 中国汉族人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有多种类型,主动脉弓造影可诊断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情况.
-
新型(GK)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的初步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
目的观察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GK双叶瓣)植入人体后的临床疗效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例病人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二尖瓣替换(MVR)14例,主动脉瓣替换(AVR)4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MVR+AVR)2例.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是否有瓣膜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长期生存已1年至2年半.术后病人心功能均已从Ⅲ~Ⅳ级转为Ⅰ~Ⅱ级,血流动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结论GK双叶瓣初步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近期随访结果未发现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道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道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2月至2003年2月接受胃镜检查7230例患者,年龄30~65岁,选择符合入选条件6885例,分为4组:(1)对照组:胃镜检查无明确病变者(肉眼与病理检查仅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298例;(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组:胃镜诊断DU活动期病例588例;(3)反流性食道炎(reflux esophagitis,RE)组:由167例无继发情况的RE病例组成;(4)DU并RE组:26例,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的对比研究,各组平均年龄、性别比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20).Hp检测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ry银染色,两者均阳性或阴性判断为Hp阳性或Hp阴性.统计方法采用软件包SPAAFORWINDOWS 12.0,用x2检验比较各组间Hp阳性率差异.结果4组Hp检出率分别为45.64%,71.77%,36.52%和38.46%.Hp检出率RE组比对照组低(x2=3.638,P=0.35),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E组低于DU组(x2=70.087,P=0.000),DU组高于DU+RE组(x2=13.246,P=0.00),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不能否认Hp感染对食管的保护作用,Hp感染可能减少RE的发生.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食道炎 消化性/微生物学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及固尔苏治疗后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胸部X线表现和固尔苏治疗后X线征象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2例经临床和X线确诊并使用固尔苏治疗后痊愈的HMD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例均摄一系列床旁胸部X线片.首次X线显示例1为两侧"白肺"及空气支气管征;例2为弥漫性网状、细颗粒状及斑片状影,肺野透亮度低、呈磨玻璃状,两下肺有支气管充气征.使用固尔苏治疗后,例1次日一侧肺恢复正常,5日后两侧肺均恢复正常.例2次日两侧肺恢复正常. 结论 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典型的X线特征.固尔苏治疗前后系列胸部X线检查可及时观察肺内病变治疗后转归过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应用 透明膜病/放射摄影术 婴儿 新生 -
核磁共振仪与微机间的局域网
目的探讨在西门子核磁共振仪与微机间结成网络,从而实现图像文件传输的方法. 方法通过细缆使核磁共振仪与微机结为局域网,并在核磁计算机端与微机端分别安装及配置网络软件,启动网络软件进行图像传输. 结果核磁共振图像被传输至微机. 结论西门子核磁共振仪63SP4000完全可以与微机结成局域网络,并通过该网络实现图像传输.
-
肘正中静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肘正中静脉取血的可行性,提供更多取血途径,减少患儿痛苦.方法 选择2007~2009年住院及门诊需取血化验的新生儿457例,进行肘正中静脉采血后观察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及家长满意率.结果 肘正中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92.1%,淤血发生率0.65%,家长满意率95%.结论 肘正中静脉可以作为新生儿采血部位之一.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搭桥血管的选用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正确选取和维护旁路血管的经验,以防止旁路血管的阻塞、保证手术的成功。方法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制取旁路血管材料,术后积极抗凝同时维持正常血压和血糖。结果 7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循环稳定,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术中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操作仔细、轻柔,术后积极抗凝是防止旁路血管阻塞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TIPS治疗和临床结果
目的研究和评价经皮治疗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16例有门静脉及其属支闭塞症状的患者,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均为非海绵状血管变性所致.通过建立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通道(TIPS)、带膜支架旁路术和经皮抽吸取栓法清除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提高门静脉的血流输出量. 结果 13例采用经皮技术治疗获得成功.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所致的门脉高压均得到纠正,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立即停止;顽固性腹水和黄疸症状得到缓解. 结论经颈静脉门腔静脉分流术、门静脉内带膜支架旁路术和经皮门静脉及其属支抽吸取栓法对于治疗非海绵状血管变性和非瘤栓所致的门静脉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
婴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婴儿急性发热的病因,疾病谱分布,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卫生资源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月间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因发热为主诉的310名0~1岁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0~1个月新生儿发热约占15%,肺炎、上感、脱水热是前三位病因;1个月~1岁婴儿发热的主要原因为幼儿急疹、普通上感、支气管炎或肺炎、腹泻病、疫苗反应等.结论感染是婴儿发热的主要病因,幼儿急疹是该年龄段儿童发热的主要疾病,并呈现出特点.
-
窒息后新生儿血胃动素及一氧化氮含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窒息后足月新生儿血浆胃动素(MTL)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规律,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15例足月窒息新生儿餐后血浆MTL、血清NO含量进行检测,并以正常新生儿做对照. 结果窒息后新生儿与对照组餐后血浆MTL含量分别为301.47±73.31 μmol/L和436.58±185.57 μmol/L,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窒息组餐后血清NO水平为110.61±13.75 μmol/L,对照组为98.66±0.72 μmol/L,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组血浆MTL水平与血清N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窒息后新生儿的某些胃肠道症状可能与神经体液调节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