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南京口岸国际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方法的研究
目的为适应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立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的要求,在南京口岸疫情管理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推进口岸国际传染病疫情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利用"易表XP"数据库将动态的国际传染病疫情信息和口岸传染病疫情信息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结果可进行<国际传染病疫区名录>表的编制并适时更新,基层部门可随时查询;实现了南京口岸卫生检疫、卫生监督各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上报、汇总统计工作的数据库管理.结论将纷繁复杂的国际传染病疫情信息编制成易于实现信息共享并随时动态更新的疫区名录,为各部门和外贸企业的业务查询提供了方便;建立了通用性好、易于操作和推广的口岸疫情信息管理数据库.
-
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免疫水平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对HBV的免疫水平.方法对59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分析HIV感染者中HBV感染及免疫情况.结果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3.56%(8/59),HBsAb阳性率为55.93%(33/59),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的HIV/HBV混合感染率以及HBsAb阳出率,各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HBsAb的阳性率较高,这与人群自然免疫、人工免疫有关,在HIV感染者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于预防HBV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湖北口岸传染病监测发现22例HIV感染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湖北口岸出入境及相关人员中HIV感染者的传播特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对1988~2004年在湖北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HIV感染者.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HIV感染者22例,其中外籍6例、中国大陆10例、中国香港4例、中国台湾2例,感染呈境外输入为主,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者中以20~39岁年龄组为高发年龄,占感染者的77.27%,性别以男性为主,16例,占72.73%,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并给予干预和管理,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是控制HIV传播、蔓延和扩散的重要环节.
-
内地、香港、台湾、外籍老年人传染病监测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老年这一特殊人群中乙肝病毒、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在口岸对高龄人群提供相关疾病的旅行保健咨询,保护老年健康.方法运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2年间到湖北保健中心办理出入境和涉外婚前检查的三类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资料按年龄、地区、职业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在981人中共检出乙肝病毒感染者47人,感染率为4.79%;梅毒感染者17人,感染率为1.7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人,感染率为0.2%;总的感染人数66人,总感染率为6.73%.感染者的年龄分布:60-69岁组41人,感染率为4.18%;70-79岁组22人,感染率为2.24%;80岁以上3人,感染率为0.30%.感染者的地区分布:乙肝病毒感染香港高于其它三地;梅毒感染台湾高于其它三地;艾滋病病毒感染香港高于台湾.从总的感染率来看,香港高(10.14%),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差异显著(X2=9.70,P<0.05).感染者的职业分布:内地乙肝病毒感染以海员高(28.57%),各职业间差异非常显著(X2=21.16,P<0.01).香港以退休或退伍人员的较高(11.11%),台湾以工、农、个体的较高(11.76%),但两地各职业间的差异不显著(X2分别为1.06、3.95,P>0.05).艾滋病病毒感染,港、台各1例.结论部分老年人(感染者)仍有传播肝炎、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提示在出入境传染病监测中不能忽视老年人群,尤其要加强港台老年人的传染病监测,并为他们提供卫生宣传和健康咨询,增强老年旅行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
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3种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2000~2002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HIV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15 148人次,检出HBsAg阳性1291例,检出率8.52%;梅毒41例,检出率0.27%;未检出HIV感染者.各类人员之间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0岁以下年令组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4个年龄组.各类人群中,交通员工、餐饮从业人员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人群间相比,归国人员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公务、商务和出国劳务人员;不同性别间梅毒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20岁以下年龄组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4个年龄组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000~2002年,梅毒检出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应在该人群中积极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其感染率.应将归国人员作为梅毒检测的重点人群.
-
抚顺出入境体检人员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出入境体检人员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掌握本地区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实验室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筛查,阳性者均进行复检,测定血清滴度,并用TPHA方法确证.检出者均进行临床体征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7 376名被检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28例,检出率为0.38%.男性为0.185%,女性为0.653%,男女性别的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X2=10,16 P<0.001).30岁年龄组梅毒感染者检出率高为0.743%,50岁年龄组为0.463%,20岁年龄组为0.348%,40岁年龄组为0.151%.出国群体中以旅游检出率高为0.98%,公务商务为0.50%,劳务为0.29%.梅毒感染者中初中以下文化者占总检出率的82.14%,高中以上者为17.86%.大部分感染者为隐性梅毒感染(89.29%),无临床体征者为64.39%.同期检出入境外籍人员梅毒感染者3人,检出率7.5%(3/40),明显高于国内出境人群.结论加强卫生防病和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文化素质和法律道德水平.加强对出国群体中30岁年龄组特别是女性组的监测.
-
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与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与梅毒流行状况,以便针对性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1999年~2003年对到湖南国际旅行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29 577人实施了HI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检出的感染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检出HIV感染者5例,总检出率0.17‰;梅毒感染者28例,总检出率0.95‰;感染者年龄均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梅毒与艾滋病主要因性乱感染.梅毒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加强性传播疾病监测预警工作,探索卫生检疫监管新模式,及时发现病例,防止疫情播散.
-
珲春口岸出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珲春口岸1999-2004年6月对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检出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4年6月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筛实验(RPR)阳性,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认或初筛实验(TPPA)阴性采用酶联法确认.结果共检查出境人员14 142人次,发现梅毒感染者98例,感染率为69.3/万,远远高于全国的梅毒发病率(6.43/10万).结论要加强有关梅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对出境人员进行梅毒检测是控制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
肥厚型心肌病2例报告
自九十年代初,黄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开展对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体检以来,共检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2例,报告如下:
-
一例输入性疟疾调查
2004年2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大学聘任的一位喀麦隆籍教师,到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购买治疗疟疾的药品,工作人员即对该旅行者进行了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后即进行了药物治疗.现将一例输入性疟疾的调查分析如下:
-
国际旅行与预防接种
国际旅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国际旅行中罹患传染病的情况频频发生,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国际旅行中某些传染病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旅行者在出境前未去检验检疫机构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保健咨询和预防接种.本文从:国际预防接种计划,国际旅行者的预防接种要求,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国际预防接种疫苗的种类、剂量与方法及接种对象,国际预防接种疫苗的保护期限与复种,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和预防接种反应和处理及预防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作好国际旅行中的预防接种.
-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系统的探讨
面对国内外各种形势,在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已受到广泛关注的重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发流行和防治给口岸有关部门发出了警告.本文立足于口岸卫生检疫实际情况,结合SARS突发事件防制和美国应对的经验,从信息、实验室、专业队伍和应急物品四方面进行探讨,建立国境口岸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快速反应体系(模式),确定检验检疫机关在紧急事件处理中的地位和职责,快速应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
重视公共卫生,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机制-SARS疫情的思考
目的有效地控制SARS传染病在国内外传播.方法对SARS传染病的症状表现、流行病学、传统理解、防制机制和以往我们对公共卫生的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了探讨,结合检验检疫系统的工作性质,阐明了面对SARS疫情,如果我们的防制措施不到位,会发生疾病从我们监管的眼皮底下传出和传入的可能.结果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人员交往频密化,给SARS疫情的爆发和迅速传播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有些病毒也产生了变异,新的病毒可以借助适宜的条件在世界各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给人们突如其来的袭击,也给全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结论检验检疫系统只有重视公共卫生,建立一支拥有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疾病防制队伍,才能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机制,才能终控制传染病通过口岸进行蔓延.
-
后SARS时期对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再思考
目的对后SARS时期公共卫生和健康的内涵进行反思,探讨检验检疫工作的方向和方法.方法通过论述SARS疫情和卫生检疫措施的作用,对新健康概念的建立进行论证.结论后SARS时期应强化公共卫生的功能,正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重视国境卫生检疫工作,并对相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
河南近50余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及旅行医学预防
河南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早报道于1951年,自1951-1996年发病率共有三个高峰,分别为1954年0.19/10万、1981年0.54/10万、1988年0.50/10万和1989年0.54/10万.1990年以后大幅度下降,到1996年为0.002/10万.全省129年县市中115县市有狂犬病发生,高发区为黄河南岸的信阳、驻马店和周口.从地貌上看平原和丘陵高于山区;从区域看,农村高于城市.犬为主要传染源,占致病总因素的98%以上.由于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因此,赴河南旅行的人员应认识该病危害性和规律性,作好免疫接种.
-
免疫结合胶体金层析法和ELISA检测HBsAg用于口岸卫生检疫的风险评估
目的评估免疫结合胶体金层析法(dot immunochromatography gold assay,DICGA)和ELISA检测HBsAg在口岸卫生检疫中的风险.方法用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阳性标本用DICGA复检,对复检阴性标本再用ELISA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析DICGA阴性,而ELISA阳性的标本数在各个吸光度区间的构成比.结果对10 566份出入境人员血清标本用ELISA进行两对半检测,对1 189份HBsAg阳性血清用DICGA进行复核检验,对其中328份DICGA阴性标本再次用ELISA检验,检出39份阳性,289份阴性.DICGA的敏感性为95.67%,准确性为96.72%,特异性为100%,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达91.48%.DICGA阴性但是ELISA阳性的标本数在各个吸光度区间的构成比分别是(1.5,1.0)17%,(1.0,0.5)50%,(0.5,0.105)100%.DICGA在(1.5,0.105)区间有一半以上HBsAg不能检出(56.52%),在(1.0,0.105)有77.78%的假阴性,对(0.5,0.105)则基本不能检出.对ELISA两种试剂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4.66%(269/776)和4.84%(20/413).结论在口岸卫生检疫中,不宜单独用DICGA检测HBsAg.对ELISA需要选择质量高的试剂,每个实验室好在使用前亲自傲试剂评估.
-
加强口岸HIV/AIDS检疫查验和监测为云南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到2003年,全球已经有艾滋病毒感染者6 900多万,死亡的艾滋病人已经达到2 700万,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天约有16 000人新感染艾滋病毒,其流行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患病人数之多,死亡率之高,造成了对人类生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危害.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所关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目前艾滋病流行绝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其重心正由非洲向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转移.截至到2003年12月底,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染者62 159例,其中艾滋病病例8 742例,死亡病例2 359例;累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约102万人(85-120万);现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约为84万人(65-102万),其中现有病人估计数约8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已发现HIV感染者,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及母婴传播)均都存在.目前仍然以血液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但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病例在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