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李侠;陆晴友;潘玉涛;刘养洲;陈涤;韩宁;韩庆辉;李增春;袁文

摘要: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 rhBMP-2/ CPC(实验组)和单纯 CPC (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 PHILOS 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Lane-Sandhu X 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的25.8周。通过 Lane-Sandhu 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X 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 rhBMP-2/ CPC 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的Neer 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 CPC 人工骨患者(P <0.05)。结论可注射 rhBMP-2/ CPC 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的再丢失,可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赵立明;何锦泉;章军辉;狄正林;胡永成

    目的 探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PAB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单纯性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的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病例资料共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5~75岁,平均(25.3±9.28)岁.该组病例中病灶常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股骨远端,伴病理性骨折5例.外科手术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辅助治疗措施包括酒精灭活、高速磨钻磨除瘤壁等,对病理性骨折或潜在病理性骨折风险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40~156个月,平均(92.3±6.82)个月.58例病灶植骨获得骨性愈合,肢体功能优良,效果满意.3例病灶复发(2例行边缘切除关节假体置换;1例予以再次病灶刮除植骨术,病变部位获得骨性愈合,效果满意),复发率4.9%.3例发生异体骨排斥反应,经抗炎换药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手段,局限性的切除并未增加病灶的复发率.

  • MIPPO技术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

    作者:魏建仝;王勇平;谢瑞敏;李想;苏秦柳晔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在TileB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采用MIPPO技术对我院13例TileB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量表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13例TileB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Majeed量表功能评估,优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84.62%.结论 MIPPO技术是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理想方法,效果较好.

  • 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邱辉;伍美艺;徐亚非;张德军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应用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7~52岁,平均33岁.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2.5 cm~8.0×12.0 cm,切取皮瓣大小2.5 cm×3.0 cm~9.0 cm×13.0 cm.结果 术后7例皮瓣成活与生理皮瓣相近;9例皮瓣出现轻、中度肿胀,小水疱形成;2例皮瓣出现严重肿胀并部分坏死.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色略深.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为14~20 mm,平均18 mm.结论 应用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切取方便、外形满意、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手部缺损的理想方法.

  • 经骨折块间入路半髋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郭团茂;曹伟宁;杨军琪;行艳丽;郭霆;陈文恒;马航

    目的 比较分析经股骨转子骨折块间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144例,其中男58例,女86例;年龄65~87岁,平均(78.9±2.7)岁;摔伤98例,扭伤35例,交通事故11例.其中观察组72例,男27例,女46例,采用经股骨转子间骨折块间隙方法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72例,男31例,女40例,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评估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股骨头后脱位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8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更有优势,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接近.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股骨头后脱位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骨转子骨折块间入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缩短卧床时间、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更具有优势,疗效也更加可靠.

  • 长期口服双膦酸盐对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及预防

    作者:胡日鹤;钟华;黄艳;朱智敏;崔立兴;岑怡彪

    目的 探讨长期口服双膦酸盐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独口服钙片组(A组)和双膦酸盐加钙片组(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PVP手术治疗,A组术后单独口服钙片治疗,B组采用口服双膦酸盐加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压缩性骨折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及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12、24、48周时VAS评分均优于A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水平B组均高于A组,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为36.67%,A组为16.67%,B组患者压缩性骨折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长期口服双膦酸盐可减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增加患者骨密度,抑制患者骨转换,但会增加压缩性骨折发生率.

  • 自制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在指蹼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贺文楠

    目的 观察自制简易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指蹼挛缩畸形及蹼状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自制简易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指蹼挛缩畸形及蹼状指畸形26例27个指蹼,男19例,女7例;年龄3~28岁,平均年龄8.34岁.左侧11例,右侧15例.先天性蹼状指18例18个指蹼,外伤8例9个指蹼.术后6个月,依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分评定临床疗效.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相应指蹼角及指蹼宽度的变化.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56个月.1例患者出现全厚皮片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无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术后6个月TAM功能评分,优1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31%.术前与术后6个月相比较,指蹼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示指和中指间,P<0.001;中指和环指间,P=0.004);指间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示指和中指间,P<0.001;中指和环指间,P=0.005).结论 自制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指蹼畸形疗效可靠,可有效预防指蹼再挛缩,自制外固定支架所需材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钟泽莅;张健;林旭;曾俊;吴超;谭伦

    目的 与传统方法 置入导针比较,分析"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导针引导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优势.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0例Evans分型为Ⅰ~Ⅳ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采用了"触摸和漏斗"法置入导针(A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67~96岁,平均(78.1±7.8)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3.5±1.1)d;依据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0例,Ⅳ型2例.24例采用了传统方法置入导针(B组),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66~92岁,平均(77.8±7.2)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3.6±1.1)d;依据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2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在置入导针步骤平均透视次数,自评优良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A组手术平均时间较B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2,P=0.000).A组手术平均出血量较B组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3,P=0.000).在置入导针步骤平均透视次数,A组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8,P=0.000).置入导针时A组自评优良的例数为21例,优良率80.8%,B组优良的例数为9例,优良率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2,P=0.003).两组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其中A组有1例、B组有2例发生螺旋刀片切割,其余患者骨折骨愈合.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传统方法比较,置入导针时采用"触摸和漏斗"法可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置入导针时自评优良率明显增加.

  • 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常成兵;甄瑞鑫;暴海洋;苗伟;高正添;员文静;陈宾

    目的 探讨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科室采用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其中男性20例,年龄40~81岁,平均57.1岁;女性26例,年龄30~70岁,平均50.6岁.46例病例中C4~54例,C5~628例,C6~712例,C7 T12例.均为单节段,一侧根性症状.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相应节段神经根压迫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相符,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明确,且患者经过规范保守治疗无效.记录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即刻、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Macnab评分以及颈椎椎间隙高度变化、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手术时间66~125 min,平均(82.4±8.5)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8.6±1.1)mL;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3.5±0.4)d.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后期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VAS评分由术前的(7.78±0.27)分降为(1.96±0.23)分,术后1年为(0.52±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0.52±0.23)分升至(14.13±0.15)分,术后1年为(15.96±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评分优28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颈椎生理曲度由术前的(5.54±1.25)°变为术后1年的(9.69±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4.54±0.21)mm变为(4.31±0.2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可行,且短期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经皮微创内固定结合重建内侧柱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潘俊曦;陈柏行;陈浩;赵京涛;林知毅;李绍烁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钢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1例MIPPO治疗内侧柱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其中结合内侧柱重建组22例,未重建组19例.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肱骨头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重建组出现1例失访,未重建组出现2例失访,随访时间1~1.5年.内侧柱重建组全部愈合,未重建组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吸收需要二次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1.19±0.72)mm,肱骨头内翻角度(3.06±3.23)°,未重建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2.22±1.62)mm,肱骨头内翻角度(6.78±5.93)°,重建组指标小于未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重建内侧柱治疗内侧柱不完整型肱骨近端骨折能降低肱骨头丢失,避免肱骨头内翻畸形,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 不同固定方式结合带血管蒂桡骨瓣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疗效比较

    作者:宋占锋;赵书明;孙晓斌;刘学亮

    目的 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结合带血管蒂桡骨瓣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克氏针、加压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结合带血管蒂桡骨瓣治疗舟状骨骨不连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8~47岁,平均28.3岁.右腕29例,左腕10例.术后定期随访拍片以观察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8个月.三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31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为90%.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85%,加压螺钉固定组优良率为92%,可吸收螺钉固定组优良率为92%,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带血管蒂桡骨瓣治疗舟状骨骨不连可获得满意效果,克氏针、加压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实用骨科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