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lysis and Artificial Organs 투석여인공기관
- 主管单位: 天津市教委
- 主办单位: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5-0809
- 国内刊号: 12-121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急性肝衰竭、MODS与人工肝治疗
本文从介绍急性肝衰竭的分型,病因入手,说明人工肝辅助治疗系统在纤治急性肝衰竭合并多脏器衰竭(MODS)时的作用与疗效.
-
可调钠与超滤模式的结合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钠曲线2(SP2)与超滤曲线2(UP2)的结合比较标准血液透析(SD)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16例血透患者进行SD,SP2+UP2各15次,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发生次数及透析前后血钠浓度、血尿素氮、血肌酐及透析结束前1小时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结果:SP2+UP2生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次数明显低于SD,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无显著变化,透析后尿素氮、血肌酐均显著下降,SD结束前1小时MAP明显低于SP2+UP2.结论:钠曲线与超滤模式的结合能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15例内瘘发生血栓形成.分析病因、性别、年龄、血压、血脂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在内瘘使用的早期(三年内)易发生血栓,内瘘血栓发生率为18.52%.老年、男性、糖尿病、血压低、血脂高的患者内瘘易发生血栓.结论:定时监测血管通路,适量使用促红素,缓慢提高血红蛋白,恰当地应用抗凝治疗;减慢透析超滤速度,防止透后低血压;采取阶梯式穿刺法,透析后采取点状压迫,防止力量过大,压迫时间过长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保护内瘘的宣教均是预防内瘘发生血栓的重要措施.
-
法能对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骨密度测定来了解法能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钙磷代谢影响.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法能与纳米钙,一组单独应用纳米钙.测量生化及骨密度.结果:法能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及骨质状况.骨密度测量能精确反应病情变化.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硬化
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硬化是腹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中多数患者因此而终止PD治疗;它不仅影响PD治疗的效果,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有关PD相关性腹膜硬化的发病机理和防治的研究一直是肾脏学者的重要课题.一个近年来很受重视的研究方向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本文拟对其在PD相关性腹膜硬化中倍受关注的几个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
透析患者脂质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与分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脂质变化情况,明确它的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肾衰脂代谢异常,二种透析方式均不能纠正脂代谢异常,腹透脂代谢异常较血透更严重,糖尿病透析患者脂代谢异常重于非糖尿病患者.结论:透析患者定期测定血脂及ApOA ApoB水平对预测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
不同血液循环模式下人工肾的传质
基于人工肾透析过程的一维非稳态微Krogh模型,考察了人工肾透析过程中,三种血液循环模式下人工肾的传质情况,模拟了各种血液循环模式下可渗透溶质的清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透析时间随血液量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出了一种优的血液循环模式.本文模拟结果对临床提高人工肾的透析效率有重要意义.
-
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观察及体会
目的:在老年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及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期间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国外有文献报道,使用低温透析能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我院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观察了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对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共165例尿毒症患者,其中25例在透析期间易发生低血压的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温度(37℃)和降低透析液温度(35.5℃)进行自身对照,共观察426例次,观察两种治疗方法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症状主述.结果: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和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的尿毒症患者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小于4%的患者和透析液低温能降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在治疗期间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控制血透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和采用低温透析能改善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低温透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与修饰的研究进展
目的:本文着重对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的几种方法进行综述,并提出表面工程方法在医用生物材料上应用的广阔前景.
-
水溶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目的:本文对甲壳素与壳聚糖的水溶性衍生物的研究情况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着重讨论了其在化学改性方面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