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

    作者:丁柒伶;刘小平

    目的:观察高热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进行降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治疗的高热患儿88例,根据给予降温药物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萘普生治疗,观察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观察2组的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5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0.0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热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 七氟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减少小儿术后躁动的观察护理

    作者:黄毓婵;吴敏;陈旭素;房洁瑜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减少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全(ASA)Ⅰ级~Ⅱ级、年龄3岁~6岁、拟行包皮环套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并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1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6例(20%)、对照组有14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能减少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 对比分析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在治疗小儿发热时的疗效

    作者:周艳平

    目的:通过对比布洛芬混悬液以及对乙酰氨基酚栓在治疗小儿发热时的退热效果,选择治疗小儿发热有效的药物。方法:选择2013、2014年入住我院的有发热症状的患儿2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为治疗组,另一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100%,初始平均温度为39.4℃,2h后平均温度为37.2℃;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7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初始平均温度为39.2℃,2h后平均温度为38.1℃。且布洛芬悬混液退热效果持续时间为8h,对乙酰氨基酚栓退热持续时间为2h。治疗组服药后少数有轻微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但很快就消失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较治疗组多,消失较慢。结论: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作用较强,退热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对乙酰氨基酚栓的退热作用较弱,退热效果持续时间较短;布洛芬悬混液副作用较小,在治疗小儿发热时退热作用较强。

  • 对乙酰氨基酚栓用于婴幼儿术后镇痛剂量探讨

    作者:黄云萍;郑笛;顾伟平;郑汉光

    婴幼儿术后疼痛治疗在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因一般镇痛药物都有较强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而成为医护人员的顾虑[1].对乙酰氨基酚栓是目前WHO推荐的2月龄以上患儿首选解热镇痛药.本文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婴幼儿术后镇痛应用的可行性及合适剂量.

  • 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慧琴

    近2年来,我们将对乙酰氨基酚栓(小儿退热栓,下称退热栓)用于99例高热患儿,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小儿高热降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甘咏兰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的不同降温方法的疗效和护理.方法:随机将120例高热患儿根据不同降温方法分为两组.在常规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观察两组降温前后体温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的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治疗小儿高热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

  • 对乙酰氨基酚栓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中的应用

    作者:段建军

    目的 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栓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中的应用.方法 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泵治疗48 h,观察组患者在对硬膜外镇痛泵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治疗,其用法用量为50 mg/kg,1次/6 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中重度膀胱痉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乙酰氨基酚栓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中重度膀胱痉挛发生率分别为3.33%、6.66%、6.6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23.33%、26.6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和中重度膀胱痉挛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对乙酰氨基酚栓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中的应用

    作者:何燕芳;余小祥

    目的 评价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0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50 mg/kg,1次/6h)联合硬膜外镇痛泵(PCEA)治疗48 h;对照组90例仅给予硬膜外镇痛泵(PCEA)治疗48 h.观察术后6h、12 h、18h、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累计中重度膀胱痉挛发生比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6h、12 h、18 h、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双氯芬酸钠栓与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小儿急性发热对比分析

    作者:郑军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儿科临床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退热药提供参考. 方法:100例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氯芬酸钠检0.5 mg/(kg·次),肛门给药;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栓10mg/(kg·次),肛门给药. 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41.63±3.71)min]短于对照组[(55.19±5.11)min],维持正常体温的时间[(7.31±1.62)h]长于对照组[(6.57±1.73)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对高热患儿具有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等特点.

  • 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疑致严重白细胞降低1例

    作者:陶平德;彭芬芬

    患儿,男,3岁,2014年12月5日因感冒发热(38.5℃)、持续不退门诊就医,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枚0.125 g,批号为140708)对症治疗。回家后家长使用该栓剂肛门给药,1粒/次,每日3次,共3 d,发热仍不退,伴咳嗽,于2014年12月8日住院治疗。入院后体温38℃,血压110/7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5次/分,扁桃体无肿大,咽部充血,两肺可闻干湿罗音;血常规示白细胞1.54×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5,中性粒细胞计数1.20×109/L。白细胞严重降低,血液科专家及临床药师会诊,综合检查结果及临床体征,暂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询问病史,既往未发现白细胞减少现象,遂考虑为对乙酰氨基酚栓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入院当日立即停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替唑钠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痰热清注射液10 mL、5%葡萄糖射液100 mL﹢利巴韦林注射液0.1 g﹢维生素C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3 d后体温37.5℃,仍有轻微咽痛、咳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64×109/L,继续给予上述药物治疗4 d,体温37.0℃,咽部无充血,无咳嗽,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60×109/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25,中性粒细胞计数2.30×109/L,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肛塞辅助全麻下小儿术后苏醒室内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军;陈明;代艳霞

    目的 观察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肛塞辅助下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的患儿40例,体重20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对乙酰氨基酚栓镇痛组(B组).所有患儿在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静脉推注曲马多2 mg/kg进行镇痛,B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插管结束后,经肛门向直肠塞入对乙酰氨基酚栓剂1粒(0.15 g).手术结束麻醉停药即刻送入PACU苏醒拔管,观察2小时,记录麻醉总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及每隔5 min的镇静、躁动、疼痛评分、额外镇痛需求及不良反应例数,对每隔30min时间段内即0~0.5 h(T1)、0.5~1 h(T2)、1~1.5 h(T3)、1.5~2 h(T4)指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麻醉总时间、入PACU后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T1、T3、T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T3、T4疼痛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比较术后疼痛T4评分高于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比较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误吸、出血;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肛塞辅助全麻下小儿术后镇痛方法安全有效,明显减少PACU苏醒期躁动、疼痛的发生,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