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扶脾颗粒治疗小儿畏食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杰;胡以信

    目的:探讨小儿扶脾颗粒治疗小儿畏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患有小儿畏食症患儿进行治疗及长期随访.结果:118例患儿食欲及大便不调情况改善,体重明显增加.结论:小儿扶脾颗粒治疗小儿畏食症简单方便,疗效明显.

  • 小儿扶脾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黄晓燕;胡亮;丁野;李文莉;唐纯玉;唐代凤

    目的 建立小儿扶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小儿扶脾颗粒中白术、陈皮、莲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陈皮中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TC)(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橙皮苷含量,测得橙皮苷对照品进样量在0.0412~1.0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4%,RSD为2.9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有效控制小儿扶脾颗粒的质量.

  • 小儿扶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作者:李朝平;黄建良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症,属于中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等范畴,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也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小儿时期全身各个系统尚未成熟和完善,因饮食不当、营养不当、饮食结构不当时易伤小儿脾胃,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因此及时有效地干预小儿厌食症尤为重要,积极控制厌食症,增强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小儿健康成长。笔者应用小儿扶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小儿扶脾颗粒联合硫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作者:段讲用

    目的:观察小儿扶脾颗粒联合硫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硫酸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扶脾颗粒联合硫酸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扶脾颗粒联合硫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HPLC法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

    作者:黄晓燕;方磊;李荣玮;丁野;李文莉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并通过对31批样品检测结果的分析初步研究小儿扶脾颗粒在黄曲霉毒素污染方面的安全性,以提示企业选择安全的原料药材投料.方法:采用柱后光化学衍生HPLC法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采用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0:10: 6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60 nm,发射波长为450 nm,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G2分别在9.65 ~48.25 pg(r=0.9991)、2.45 ~12.25 pg (r=0.9998)、10.5 ~52.5 pg(r =0.9956)、2.55 ~12.75 pg(r=0.996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83.3% ~95.6%之间.有14批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其总含量为0.21 × 10-3~0.54 ×10-3μ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小儿扶脾颗粒的质量控制.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

    作者:赵昕;何彦瑶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 μm),以乙腈-0. 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 8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分别为269 nm(检测党参炔苷)、300 nm(检测柚皮芸香苷和橙皮苷)和220 nm(检测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以橙皮苷为内标物,建立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分别在4. 36~87. 20 μg·ml-1,3. 92~78. 40 μg·ml-1, 6. 56~131. 20 μg·ml-1,2. 18~43. 60 μg·ml-1,1. 74~34. 8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 RSD)分别为98. 78% (1. 05% ),97. 79% (0. 99% ),99. 62% (0. 85% ),97. 26% (1. 43% )和96. 85% (1. 17% );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小儿扶脾颗粒中5个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 小儿扶脾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管志美;彭艳梅;龚年春;谭电波

    目的:建立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小儿扶脾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Ulimate-XB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30nm.结果:以橙皮苷为参照峰,建立了小儿扶脾颗粒HPLC指纹图谱,确立了12个共有峰,10批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相似度>0.9.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度、重复性较好,可作为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小儿扶脾颗粒质量控制的依据.

  • 小儿扶脾颗粒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建辉;唐纯玉;霍海如;李小芹;李洪梅;唐代凤

    目的:探究小儿扶脾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运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饱失常和左旋精氨酸致幼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测定炭末推进率、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采用正常幼鼠和阿托品致胃肠运动抑制幼鼠模型,测定炭末推进率;采用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幼鼠模型,测定廓清指数K值;采用大黄灌胃造成幼鼠脾虚模型,测定小鼠游泳时间和自主活动次数.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组小鼠炭末推进率、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小儿扶脾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炭末推进率、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正常小鼠小儿扶脾颗粒中、低剂量组炭末推进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阿托品致胃肠运动抑制模型组小鼠炭末推进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小儿扶脾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炭末推进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组小鼠K值和α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小儿扶脾颗粒低剂量组小鼠廓清指数K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小儿扶脾颗粒各剂量组小鼠α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致脾虚模型组小鼠游泳时间低于正常组(P<0.05),小儿扶脾颗粒高、低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小儿扶脾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扶脾颗粒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治疗作用,可促进胃肠运动和胃肠激素分泌,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改善脾虚症状,缓解体力疲劳.

  • 小儿扶脾颗粒对幼龄大鼠发育毒性的研究

    作者:杨韬;朱金鹏;邓青;唐纯玉;岳薇;姜德建;张宗利

    目的 评价小儿扶脾颗粒对幼龄SD大鼠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出生后第8日(PND8)的幼年SD大鼠,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和小儿扶脾颗粒3个不同剂量给药组(4.0、7.9和15.8g生药·kg-1),每日灌胃给予小儿扶脾颗粒浸膏连续3个月,评价药物对动物体重、身体发育指标、性发育、神经行为学、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儿扶脾颗粒高剂量组(15.8 g生药·kg-1)动物体重增长较缓慢,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儿扶脾颗粒3个剂量组其他发育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扶脾颗粒对幼龄大鼠无发育毒性剂量为15.8g生药·kg-1,为临床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的20.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