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芪颗粒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预防的初步探讨

    作者:康国贵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对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继发感染的影响.方法:38例初治SNS患儿随机分为黄芪颗粒治疗组(Ⅰ组,n=22)和泼尼松对照组(Ⅱ组,n=16).两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Ⅰ组在此基础上给黄芪颗粒口服,每次1包(15 g),1日2次,疗程3~6个月.观察治疗阶段患儿8周内缓解率、继发感染率、感染控制时间、反复或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血清、尿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血浆IgG、IgA、IgM的变化.结果:Ⅰ组和Ⅱ组8周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95.5%比87.5%,X2=0.806,P>0.05),继发感染率和反复或复发率Ⅰ组均显著低于Ⅱ组(分别为63%比93.7%和45.5%比81.3%,分别X2=4.674,4.976,P均<0.05).感染后治愈天数Ⅰ组显著少于Ⅱ组[(5.0±1.6)d比(8.0±2)d,t=3.066,P<0.005].血清sIL-2R用药后Ⅰ组下降显著高于Ⅱ组(q=8.472,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0.112,P>0.05),而Ⅱ组仍显著高于正常组(q=9.074,P<0.01).尿sIL-2R与血清sIL-2R一样也发生上述显著变化.血浆IgG用药后Ⅰ组上升显著高于Ⅱ组(q=4.54,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0.849,P>0.05),而Ⅱ组仍显著低于正常组(q=5.435,P<0.01).血浆IgA、IgM用药前后两组比较均无差别.结论:黄芪在辅助治疗SNS中具有预防和降低感染、减少和预防反复或复发、避免反复大量应用激素的作用,此乃可能在于其降低SNS患儿血、尿sIL-2R水平和增加血浆IgG浓度,提高了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 黄芪颗粒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魏冬雪

    目的:分析黄芪颗粒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剂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较观察组(91.18%)低,治疗后2周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均提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小;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且行三大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表现.结论:黄芪颗粒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未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可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黄芪颗粒剂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梦萍;韩标;华桂新

    目的:分析术后化疗联合黄芪颗粒剂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药物毒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8q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化疗联合黄芪颗粒剂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 黄芪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民;史立宏;李敏;孙文起

    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3月采用黄芪颗粒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作者:朱坤福

    目的:建立一种黄芪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黄芪颗粒剂经过甲醇水浴回流提取2 h,水溶性成分经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纯化,纯化物水溶液经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经过洗脱,后收集70%乙醇洗脱液,水浴蒸干,用甲醇定容成样品供试液.样品供试液点样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24 h后的下层液)为展开剂,上行展开.检测波长λs=530 nm,扫描速度:20 mm/s,反射线性扫描.外标两点法线性回归计算黄芪甲苷斑点峰面积.结果:黄芪甲苷在1.04~5.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49.070+762.702X,r= 0.999 6,低检出限为0.52 μg,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2.03%.结论:该方法可控,分离度较好,结果准确稳定,可作为黄芪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复方 a酮酸联合黄芪颗粒剂对血液透析患者M IA 综合征的影响

    作者:熊玮;刘欣

    目的:探讨复方a酮酸联合黄芪颗粒剂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MIA)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液透析MIA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α酮酸联合黄芪颗粒剂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应用复方α酮酸联合黄芪颗粒剂4个月。观察2组血常规(RBC、Hb、HCT)、肝肾功能、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同型半胱氨酸(Hcy)、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变化。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后RBC、Hb、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RBC、Hb、HC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 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ALB、TRF、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ALB、TRF、P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 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CRP、hs‐CRP、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RP、hs‐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④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及Hcy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结论复方α酮酸联合黄芪颗粒剂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MIA综合征的进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