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肿瘤病人凝血指标分析

    作者:沙云凤;季之森;商敏

    目的:检测肿瘤患者凝血指标(APTT、Fbg)与恶性肿瘤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了67例恶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22例炎性病变标本中的血凝指标(APTT、Fbg).结果:Fbg在3组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APTT、Fbg的表达又与恶性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生存期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APTT、Fbg在恶性肿瘤侵蚀、转移过程中有异常表现,可决定预后及部分生物学行为.

  • 东菱克栓酶治疗不同亚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春甦;邵国富

    目的评价东菱克栓酶对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拟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的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和纤维蛋白原(Fbg)检测.结果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评分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评分指数下降率高(P<0.01),并伴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P<0.01).结论东菱克栓酶对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亚型.

  • 肾病综合症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的意义

    作者:林静华;郑宇琼;李粉莲;焦晓阳;陈旭宾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5例肾病综合征组的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缩短(P>0.05),无统计学意义,APTT明显缩短、Fbg与D-D明显升高(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病人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测定凝血及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有利于治疗.

  • 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裴晓宁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及非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共治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PCI前,术后2天及术后7天hs-CPR及Fbg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及Fbg水平在PCI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2天hs-CRP水平升高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7天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Fbg升高较少(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hs-CRP及Fbg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化学性ARDS肺循环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陈莉;赵金垣;王小林;汪整辉;徐融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BG)在化学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经尾静脉注射油酸制备ARDS大鼠模型,采用凝血酶法测定ARDS大鼠肺循环、颈动脉和静脉血浆中FBG含量。结果给大鼠静脉注射油酸后0.5 h,肺循环血中FBG水平即呈增加趋势,6 h显著高于对照组[(2 495.0±338.9)mg/Lvs(1 572.0±286.8)mg/L,P<0.01],12 h达峰值[(3446.7±317.2)mg/L],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2 h、24h大鼠颈动脉、静脉血中FBG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ARDS在鼠肺循环血中FBG水平持续升高,且与ARDS病程有密切关系,提示FBG可能在介导肺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以及肺纤维化中具有关键作用;肺循环血中FBG水平的监测对指导ARDS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也可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纤维蛋白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朱明霞

    1 概述纤维蛋白原(Fbg)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己甚明确,它是动脉血栓事件后遗症的危险因素[1].慢性心肺疾病也是肺血栓栓塞(PTE)的主要危险因素.

  • 孕妇不同孕期凝血功能检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丹;张建华

    凝血4项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指标.孕妇血栓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多见于静脉血栓和盆腔静脉血栓,也可发生大脑血栓与肝静脉血栓[1].我们通过测定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指标,来观察其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