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咀嚼肌超声形态与牙弓形态的关系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赵亚平;祖青;梁其彬;林成;王巧云

    背景:咀嚼肌形态与颅面形态的密切相关性已经被报道,但是关于咀嚼肌形态与牙弓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不明确.目的:探讨咀嚼肌形态功能对牙弓形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 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横截面周长、面积、宽度、大厚度、平均厚度、纵截面长度及颞肌前束大厚度、平均厚度,并与牙弓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浅层嚼肌横截面的面积与上颌牙弓前中段长度,纵截面长度与下颌前段牙弓长度,大厚度与下颌牙弓中段宽度及上颌牙弓周长呈正相关(P < 0.05);颞肌前束大厚度、平均厚度与上颌牙弓前段及前中段长度呈负相关(P < 0.05),提示浅层嚼肌、颞肌形态功能可能是影响牙弓形态的因素之一.

  • 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杜衍晓;杨竹丽;达雨;田臻;王梦佳;阎潇;郑如松;袁晓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功能矫形的肌肉改建机理.方法:选用50只5周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并打开咬合.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浅层嚼肌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利用TUNEL方法检测浅层嚼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Bcl-2和Bax基因表达随大鼠戴用矫治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第3周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时照组,但Bax的表达高于Bcl-2.Bax/Bcl-2比值随大鼠戴用矫治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第4周开始下降.②TUNEL实验结果显示浅层嚼肌细胞在戴用矫治器1天后,开始出现凋亡,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至第3周达到顶峰,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①Bax/Bcl-2比值升高促进浅层嚼肌细胞凋亡.②功能矫形可引起浅层嚼肌细胞凋亡,导致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 青年女性浅层嚼肌B超形态与牙弓形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宋锦璘;车晓霞;罗颂椒;邓锋

    目的 了解肌肉形态、功能与牙弓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机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牙合)青年女性浅层嚼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与牙弓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 超声测量浅层嚼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大厚度对下颌牙弓磨牙区宽度影响明显,且成负相关;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与下颌牙弓前段长度关系显著,呈正相关,厚度与下颌牙弓前中段长度呈正相关,周长与下颌牙弓后段长度呈正相关;横截面的面积、周长与上颌牙弓长度成正相关;纵截面长度与上下颌尖牙角、下颌双尖牙角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浅层嚼肌形态与牙弓形态相关关系显著,浅层嚼肌形态越粗壮,功能越强,则越有利于面下1/3矢状向发展,而限制其宽度发育.

  •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咀嚼肌不同功能位超声形态研究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赵亚平;祖青

    目的:建立正常(牙合)青年男性浅层嚼肌、颞肌前束在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超声形态正常值,比较其差异,为评价正畸患者浅层嚼肌、颞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分别处于姿势位、大紧咬位、大前伸位时浅层嚼肌周长、面积、宽度、大厚度、平均厚度、长度及颞肌前束大厚度、平均厚度并对其不同功能位置的各项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颞肌前束的厚度与大前伸位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颌处于大紧咬位时浅层嚼肌的各项超声形态指标及颞肌前束厚度与大前伸位及姿势位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处于不同功能位浅层嚼肌、颞肌前束超声形态差异显著.

  • 青春期大鼠前伸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研究

    作者:黄宁;陈开云;罗颂椒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前伸下颌的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戴.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浅层嚼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值.结果 实验组大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具有高度亲和力,大于对照组.结论 功能矫形可增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及亲和力,导致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 安氏骨性Ⅰ类和Ⅱ类1分类女性青少年大紧咬位咀嚼肌肌电值比较

    作者:陈雨雪;杜熹;陈扬熙

    目的比较安氏骨性Ⅱ类1分类与骨性Ⅰ类青少年在正中颌位的大紧咬位时,颞肌前份及嚼肌浅层肌电值有无差异.方法选取年龄为10~15岁的女性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Ⅱ类1分类为22例,骨性Ⅰ类为30例,分别测试在正中颌位紧咬合板时颞肌前份及浅层嚼肌的肌电值.结果戴用咬合板时Ⅱ类1分类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颡肌和嚼肌的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尚不能通过颞肌前份和嚼肌浅层的肌电值对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进行诊断.对于肌功能状态与面颌形态的关系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嚼肌、颞肌超声形态与软组织面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赵亚平;祖青;王巧云

    目的:超声测量正常(牙合)青年男性浅层嚼肌、颞肌形态指标,了解咀嚼肌形态功能与软组织面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横截面周长、面积、宽度、大厚度、平均厚度、纵截面长度及颞肌大厚度、平均厚度,并与颅面软组织形态指标测量结果及面型比例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的周长、横截面积、大厚度及平均厚度与颧弓间宽度(bizygomatic facial width,BFW)及下颌角间宽度(intergonial width,IGW)呈正相关(P<0.05);颞肌大厚度、平均厚度与IGW呈正相关关系(P<0.05);浅层嚼肌周长、大厚度、平均厚度与前面高与颧弓间宽度之比(the ratio of the anterior facial height to the bizygomatic facial width,AFH/BFW)及前面高与下颌角间宽度之比(the ratio of the anterior facial height to the intergonial width,AFH/IGW)负相关(P<0.05).结论:浅层嚼肌、颞肌形态对软组织面型有显著影响,浅层嚼肌周长、横截面积、厚度及颞肌厚度影响颅面宽度及面高与面宽的比例,可能与方面型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