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ngleⅡ1病例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分析

    作者:张端强;石勰;魏艳华

    目的研究Angle Ⅱ1病例矫治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0例Angle Ⅱ1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共测量29个硬组织项目和8个软组织项目,用Spss10.0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结构的改变及软、硬组织改变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ngle Ⅱ1病例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下切牙唇倾度的减小,(牙合)平面角的增加及磨牙的伸长;软组织的变化表现为鼻唇角及上下唇角的增大,上唇厚度的增加;切牙唇倾度的减小与唇部软组织的变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正畸矫治主要引起上下牙齿的位置变化,对面部骨骼无明显的影响;AngleⅡ1病例的矫治应充分利用拔牙间隙,减小前牙唇倾度,以达到面部软组织外形的和谐.

  • (牙合)型、骨型、软组织面型的相关表型研究

    作者:郑旭;林久祥;谢以岳

    目的:深入了解(牙合)型、骨型、软组织面型在各类错(牙合)中的相互关系,探讨错形成机制.方法:随机抽取12~15岁安氏各类错(牙合)患者440名及正常(牙合)者60名,采用概率计算法得出各类错(牙合)骨型与软组织面型的分布,并计算各类错(牙合)之间以及它们与正常(牙合)间13个颅面骨骼基本组分变异范围的交叉范围.结果: (牙合)型与骨型、(牙合)型与软组织面型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以Ⅱ类错(牙合)为明显,其次是Ⅲ类错(牙合),Ⅰ类错(牙合)差别小;各类错(牙合)以及它们与正常(牙合)间颅面骨骼基本组分的变异范围存在相当大的交叉,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点.结论: 为做出合理的矫治设计,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有必要对(牙合)型、骨型、软组织面型鉴别诊断;大部分错(牙合)不存在明显的骨面型异常,骨面型异常主要是代偿机制失调所致,垂直向的代偿能力比矢状向强.

  • 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年与青少年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艳红;王春玲;王秀印;魏福兰

    目的:探讨安氏Ⅱ1成人与青少年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氏Ⅱ1经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女性患者72例(成人35例、青少年37例).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软组织面型指标变化量与相应的颌骨指标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成人组软组织唇型指标变化量与上切牙的内收量呈明显的相关性(P<0.01),无骨性相关;而青少年组不仅与牙性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下颌骨的前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同时两组软组织指标间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矫治后两组软硬组织变化间及软组织变化间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但两组间相关性的大小有统计学差异;软组织的改变不仅与牙颌变化明显相关,而且受其自身形态、功能、内部结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105例广西壮族人(牙合)型、骨型、软组织面型一致性研究

    作者:韦海涛;马琴琴;覃昌焘;莫水学

    目的:探讨105例广西壮族人(牙合)型、骨型、软组织面型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相互关系,以加深对错(牙合)畸形的了解.方法:随机抽取13~33岁广西壮族籍安氏各类错(牙合)患者105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类错(牙合)分型、骨型与软组织面型的一致性.结果:(牙合)型与骨型、软组织面型三者之间一致现象以Ⅲ类错(牙合)(84.62%)为明显,其次是Ⅱ类错(牙合)(58.97%),Ⅰ类错(牙合)(42.50%);不一致的现象以Ⅰ类错(牙合)(47.50%)为明显,其次是Ⅱ类错(牙合)(41.03%),Ⅲ类错(牙合)(15.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588,P=0.003).结论:105例广西壮族人(牙合)型、骨型、软组织形态之间关系复杂,需重视其对矫治设计和矫治结果的影响.

  • 成都地区12~14岁安氏Ⅱ1类错(牙合)儿童软组织的相关研究

    作者:姚红英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依据头颅侧位X线片上测得的硬组织指标来分析错(牙合)机制.由此做出诊断设计,而利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对软组织面型特征进行测量分析不够重视.

  •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嚼肌、颞肌超声形态与软组织面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赵亚平;祖青;王巧云

    目的:超声测量正常(牙合)青年男性浅层嚼肌、颞肌形态指标,了解咀嚼肌形态功能与软组织面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横截面周长、面积、宽度、大厚度、平均厚度、纵截面长度及颞肌大厚度、平均厚度,并与颅面软组织形态指标测量结果及面型比例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的周长、横截面积、大厚度及平均厚度与颧弓间宽度(bizygomatic facial width,BFW)及下颌角间宽度(intergonial width,IGW)呈正相关(P<0.05);颞肌大厚度、平均厚度与IGW呈正相关关系(P<0.05);浅层嚼肌周长、大厚度、平均厚度与前面高与颧弓间宽度之比(the ratio of the anterior facial height to the bizygomatic facial width,AFH/BFW)及前面高与下颌角间宽度之比(the ratio of the anterior facial height to the intergonial width,AFH/IGW)负相关(P<0.05).结论:浅层嚼肌、颞肌形态对软组织面型有显著影响,浅层嚼肌周长、横截面积、厚度及颞肌厚度影响颅面宽度及面高与面宽的比例,可能与方面型有关.

  • 正常(牙)清年男性牙弓、牙槽弓形态与软组织面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祖青;梁其彬;林成;谭红征

    目的:了解牙弓、牙槽弓形态与软组织面型的关系,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正常(牙)青年男性69例,取模并测量其牙弓、牙槽弓宽度、长度并与颅面软组织形态指标测量结果及面型比例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牙弓、牙槽弓宽度与面中宽(BFW),牙槽弓宽度与面下宽(IGW)呈正相关;牙槽弓宽度及上颌前、中段牙弓宽度与下颌骨体长(CL),牙槽弓长度、宽度及下颌牙弓前中段长度与下颌骨长(ML)呈正相关.上颌前段牙弓长度与前面高与面下宽度之比(AFH/ IGW)呈正相关;上颌尖牙间牙槽弓宽度与前面高与面中宽度之比(AFH/ BFW)呈负相关.结论:牙弓、牙槽弓形态与软组织面型密切相关,正畸治疗中应考虑牙弓、牙槽弓形态与软组织面型的协调.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软组织面型对正畸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斌;李国永;廖贵清;卢新华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中、后软组织面型的改变,总结正畸治疗改善软组织面型的经验和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10~26岁.于治疗前、中、后拍面像和X线头颅侧位片,参照Arnett提出的软组织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测量,比较正畸治疗前、中、后软组织的变化.结果:软组织面型的改变主要在尖牙远中移动伴随切牙向舌侧调整的过程中(P□0.01),上唇突点距TVL后移2.09mm,下唇突点后移1.88mm,颏唇沟点后移0.91mm.治疗后微笑弧比率平均为男0.90,女1.22.结论:通过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软组织面型分析,确定上颌前牙计划位置,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软组织变化调整原来的计划切牙位置,可以获得满意的软组织面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