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辉

    背景:随着膝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关于膝内侧副韧带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各种量化标准也逐渐完善.目的:通过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认识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在2007-07/12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冰冻新鲜人体膝关节标本20具(40侧),男性12具,女性8具,死亡年龄为25~35岁.方法:冰冻新鲜尸体标本膝关节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内侧副韧带结构组成;测量内侧副韧带浅层和深层的长度、宽度;观察它们附着点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以及观察内侧副韧带浅层与深层及后内侧关节囊在屈伸膝关节时的紧张度,由此推测其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膝内侧副韧带结构分层.②内侧副韧带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在股骨止点处、胫骨止点处和关节线平面处长度和宽度.③内侧副韧带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在屈膝0°~120°的紧张度.结果:膝内侧副韧带结构有分层,包括内侧副韧带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及后内侧关节囊,浅层以纵行纤维为主,长(98.0±6.7) mm,宽(9.6±1.3) mm,屈膝0°~120°时均保持紧张,并向后滑移.深层位于浅层深面后方,由上到下时斜向前方,长度为(25.8±2.3) mm,宽度为(8.01±0.7) mm,伸膝紧张,屈膝松弛.后内侧关节囊仅在伸膝时紧张,3个结构的股骨附着部位紧密相邻.结论:膝内侧副韧带由3个部分组成,不同部位的韧带纤维在屈膝角度不同时紧张度不同,3个部分的股骨附着点相邻紧密可能是导致该部位内侧副韧带损伤不易愈合,从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时内侧副韧带深层损伤治疗方法比较

    作者:张杭州;白希壮;梁庆威;王岩峰;刘向南;尤福利

    目的 比较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完全断裂时MCL深层(deep MCL,dMCL)缝合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3度M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胫骨Inlay技术行MCL浅层(superior MCL,sMCL)重建同时,分别对dMCL采用缝合(缝合组,19例)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病程及术前内侧关节间隙开口、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行内侧关节间隙开口检测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l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缝合组随访时间为28 ~ 65个月,平均46.3个月;保守治疗组为26 ~ 69个月,平均45.9个月.两组均无膝关节僵直、血管或神经损伤及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80);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0).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开口、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胫骨Inlay技术重建sMCL后,dMCL缝合与否均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但dMCL缝合有利于降低术后膝关节内侧疼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