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父母参与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矫正的案例研究
以 1例儿童癔症矫正的案例 , 讨论了父母在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病因和矫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根据认知 -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 提供了帮助父母应对压力及掌握家庭技能 , 以及掌握促进儿童技能的方法 .
-
本世纪初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展望
本文探讨本世纪初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提出了自己下列几点意见:(1)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在1万人口左右的小社区中,只能由通科医师兼管,通科医师需经几周培训,掌握10种常见精神疾病与10种常用价廉良效精神科药物;在10万人口左右的中等社区中,逐步普及精防站或精神卫生专科医疗点,有2~3个专科医护人员为辖区内1千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100万左右人口的大社区(县城或大城市的市辖区设立30~300个床位的精神病院,为社区内1万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建立3支精神卫生工作队伍,一支是各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内的精神科医护人员组成,第二支是有独立人员编制,不同行政管理与隶属关系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队伍;第三支是县以上综合医院中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队伍,他们由临床心理医师(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有处方权)与心理治疗师(非医学本科毕业,但经过正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培训,无处方权)组成,主要处理功能性躯体不适,神经症,性格、情绪与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的药物与心理治疗,以及精神病的联络会诊工作.(3)提出10年之内政府增加精神卫生工作专项拨款5~10亿,即可建立覆盖全国的精神疾病防治网,使我国精神科按人口比例计算的专业医务人员数和病床数达到当今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改变目前精神卫生工作相当滞后的局面.(4)提出对于1 600万精神病患者,政府在目前与今后,只能优先解决其中1%~10%的病人的低生活保障与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即"三无"病人与危害社会与家庭安全的病人,其余绝大部分病人的问题只能在实现全民社会医疗保险与全民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一并得到解决.而且精神病人的主体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与老年痴呆,他们的未治率高,病残后生命年长,是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