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arrett食管的色素放大内镜分型与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娜;王彩霞;刘明华;王孟春

    目的 通过研究Barrett食管的色素放大内镜分型、组织学分型及两者相关性,为Barrett食管提供一种简便的内镜监测手段.方法 42例接受常规内镜检查的Barrett食管患者,用美蓝对其黏膜进行染色并行放大内镜观察记录黏膜类型,同时活检取材进行HE染色确定组织学分型.结果 42例Barrett食管中,美蓝着色者14例其组织类型全部为特殊肠化型;美蓝不着色者28例其中26例为胃底型,2例为胃贲门交界型.放大内镜下小凹形态呈点状者21例,其中15例为胃底型,6例为交界型,无特殊肠化型;短棒状者24例,其中17例为胃底型,6例为胃贲门交界型,1例为特殊肠化型;绒毛型12例和不规则型1例其组织病理类型全部为特殊肠化型.结论 美蓝染色是一种能够判定Barrett食管上皮化生类型的方法,而放大内镜下的不同表现也可初步判定Barrett食管上皮化生类型,检查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吻合.

  • 采用色素放大内镜对124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

    作者:徐涛;王阳;孙远杰

    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近年来呈现年轻态趋势;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期可达到90%以上,但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且5年生存期不超过15%〔1〕。因此,胃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但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低于10%〔2〕。本文旨在探讨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 色素放大结肠镜诊断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季圣昉;钟捷;马天乐;吴云林

    目的探讨色素放大结肠镜结合Kudo分型在诊断结直肠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病人行常规内镜诊断后,对结直肠新生物进行染色并结合Kudo分型作出色素放大内镜诊断,取标本作病理检查,将内镜和色素放大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观察符合率.结果在125例病灶中,普通内镜下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结直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5 6%,80 0%,90.0%和100.0%,总病理符合率为85.6%;色素放大内镜诊断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0%,93.8%,92.9%和100.0%,总病理符合率为95.2%.结论色素放大结肠镜对判断结直肠病变的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并能有效提高微小、表浅隆起型病灶的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四种增强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诊断价值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作者:于航;杨爱明;陆星华;周炜洵;郭涛;舒慧君;姚礼庆;何利平;王邦茂

    目的 评价肾上腺素增强的放大内镜(ME-EPI)、冰醋酸-靛胭脂增强的放大内镜(ME-AIM)、靛胭脂增强的放大内镜(ME-IDC)和窄带成像增强的放大内镜(ME-NBI)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将在4家医疗中心通过普通白光内镜(WLE)筛查出的3 059名患者(3097处局灶性胃黏膜病变)分为3组,分别进行ME-EPI(1 094处病变)、ME-AIM(873处病变)、ME-IDC(1 130处病变)检查,内镜评估依据VS诊断标准,以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不同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每组色素放大内镜患者分别进行配对的ME-NBI观察,评价每种色素放大内镜与ME-NBI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在3 059名患者的3 097处病变中,有205处病变经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ME-EPI、ME-AIM、ME-IDC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8.2%、99.0%、98.4%,在各组中,配对的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分别为98.0%、99.0%、97.4%.与ME-NBI相比,ME-EPI和ME-AIM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准确性升高或持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E-IDC诊断的准确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是一种准确、简便、安全、价格低廉的早期胃癌诊断方法,ME-NBI的诊断效率并不优于色素放大内镜.

  • Barrett食管放大内镜下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晶京;房殿春;徐承平;章容;范玉林;李向红;彭贵勇;王振华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发病特点、常规及色素放大内镜下表现、病理分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2506例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和106例Barrett食管患者行电子放大内镜观察和黏膜染色,对Barrett食管病例进行放大内镜下分型,并分析内镜表现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06例Barrett食管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胸骨后痛、反酸及吞咽梗阻感,其中27例(25.5%)患者无反流症状.Barrett黏膜放大内镜下分为点状、短棒状、绒毛状和不规则型;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胃底型、交界型和肠化型,以胃底型多见;美蓝染色阳性者多为短棒状、绒毛状和不规则型,其病理类型均为肠化上皮.结论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有助于Barrett食管中肠化上皮的检出,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临床随访有重要意义.

  • 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金材;郭贵海

    目前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对绝大部分上消化道疾患都能作出准确的诊断,但对一些微细病变,仍不易察觉,容易造成漏诊.色素放大内镜作为一种诊断用内镜,其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与实体显微镜所见相当,能发现黏膜的微细病变,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 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琼;史维

    色素内镜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应用特殊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对比增强,轮廓更加清晰,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

  •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胃粘膜异常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琼;史维;孙晓滨;巢齐常;农春燕

    目的 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 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