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引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PCI治疗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法治疗49例,直接支架置入法41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h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和肌酸激酶(CK-Mb)的表达量.结果 术后24h,两组cTnⅠ、CK-Mb的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95);球囊支架/扩张置入术组与直接支架置入术组相比,术后24 h cTnⅠ、CK-Mb水平更高(P<0.05);其中并发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cTnⅠ和CK-Mb水平术前、术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直接支架置入术组相比,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可能更严重,且糖尿病是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程度与心肌损伤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程度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47例不同程度ACOP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CK-MB)同步检测,同时设立4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并将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中度和轻度ACOP和对照组cTnI阳性率及CK-MB活性升高率进行组间比较,除轻度中毒组CK-MB活性升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OP程度与心肌损伤有正相关关系.
-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联合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对肌酸激酶(CK-MB)、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 对1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 h内检测cTnI,CK-MB和Mb水平,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在入院后24 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3%,86.8%和78.5%,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7.3%.cTnI和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87.3%,阳性预期值为94.5%,阴性预期值为87.2%;同时检测CK-MB,结果相同.cTnI检测对预测所有病例30 d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风险比率为2.95.结论 cTnI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再检测CK-MB不会增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cTnI检测可作为评估发生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