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LR-5200型激光相机故障的检修
Marconi公司的PQ-6000型单螺旋CT,属于技术很成熟、先进、档次很高的医疗诊断摄影系统,不足秒就可扫描一层,利于活动和微小病变的扫描,并附有图像处理工作站和Pinpoint激光导入系统,实现对肿瘤病变的准确定位,能够满足大型医院临床需要,可开展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摄影图像输出系统选用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德国爱克法公司(AGFA)LR-5200激光相机,属于强强搭配,工作起来性能应该稳定可靠,照出的片子该是高质量的,但是在初期的实际应用中并不是这样,常有故障报出,而且带故障时间较长,现将此问题的解决体会作简单介绍.
-
FUJI的Velocity U系统与新网PACS连接中故障二例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PACS的运行已逐渐被推广,我院今年新改进新网PACS,在和我科新引进的FUJI公司的Velocity U成像系统连接使用中,出现以下问题,现将其现象和处理措施介绍如下.现象一:在改变Velocity U和CR CONSOLE的IP地址时(和PACS相一致),发送图像时,CR CONSOLE提示:一直处在等待图像处理状态中,不能传送.
-
西门子DRH全身CT扫描中断故障分析实例
本院的二手CT运行一年多来,出现故障提示为US0080,即测量时间超出,继而无法扫描是一种常见而又较难查找的故障.由于该故障提示范围很广,并不是指特定的一个故障原因,它既可是因为市电电压不足或高压供电不足(通常是电压调节器的碳轮脏),也可以是数据采集、图像处理以及通讯不正常等原因引起,机械故障、积尘、室温过高、湿度过大以及其它原因都可能引起该类故障的发生.现对近曾出现的扫描中断这一故障进行分析总结.
-
DAS的结构与故障分析
SOMATOM CR全身CT数据采集系统(DAS)是检测系统的一部分,DAS接收来自电离室的脉冲微电流输出信号,先前置放大并变换成电压信号,后积分放大并将电压信号输送给高速A/D转换器,再次放大并将电压变换成16位数字量平行输出,此信号经过贮存并转换成串行输送给阵列机(BSP)作图像处理.
-
64-MSCT多向调节MPR对周围型小肺癌征象的价值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周围型小肺癌一般是指瘤体直径≤2cm 者称为小肺癌; 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一直是影像学诊断的难题之一,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使得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小肺癌征象的显示更加清楚.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多向调节MPR对周围型小肺癌不同征象的检出及其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
辐射防护在CT扫描技术中的应用
CT的普及和快速更新发展,带动了临床医学发展,但也带来了辐射危害,本文就扫描技术与辐射防护之间关系加以研究.
-
双下肢及全脊柱成像技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全脊柱及双下肢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介绍该技术成像的过程,并与一般成像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拼接的图像能够清晰的现实骨关节结构,从而达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要求.结论:双下肢及全脊柱成像技术能够清晰的现实骨关节结构,能够很好的反映骨骼的真实比例与长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
-
B型超声诊断仪简介
1原理1.1 B超仪的组成由原理框图1所示,B超一般都由探头、面板与键盘、发射与接收、数字扫描变换(含系统控制、图像处理)、显示器、多普勒单元(中高档机中有)、电源等组成.键盘具有模式转换、功能选择,探头将发射的声信号进行收/发转换后,经前置放大送至数字扫描变换单元,进行接收信号的处理,A/D,D/A变换后,经显示器将接收到的图像显示出来.
-
基于Java的DICOM文件格式转换与信息提取
在普通计算机上对DICOM格式文件图像信息的显示及相关临床信息的读取至今仍然是一个问题,我们研究了使用较为流行Java语言对这种标准医学影像文件进行处理的一些方法.包括对原始的图像进行有损和无损的转换,以及对存储在文件中的其它临床数据进行提取、修改.
-
PACS系统在我院应用现状
近年来PACS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极为迅速.本文介绍了我院放射科于2002年开始安装了放射科局域网PACS系统,经多次软硬件的升级、补充调试,逐步与医院的HIS相连;达到全院资源共享.PACS系统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工作模式,其优越性日益显著.
关键词: 图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 图像处理 影像资源 共享 -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86例患者进行胸部X线射片,采用图像校正、图像拼接、图像前景处理、图像增强的方式进行图像处理.结果:86例DR图像采集十分顺利,图像质量评定一级72例,二级14例,未出现三级图像,完全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凭借着良好的图像处理方法可有效满足诊断需求.
-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86例患者进行胸部X线射片,采用图像校正、图像拼接、图像前景处理、图像增强的方式进行图像处理。结果:86例DR图像采集十分顺利,图像质量评定一级72例,二级14例,未出现三级图像,完全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凭借着良好的图像处理方法可有效满足诊断需求。
-
模拟机数字图像形变矫正方法和编程处理实现研究
目的: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模拟机扭曲变形的数字图像进行矫正处理研究.方法:利用标准网格模板获取矫正形变参数,然后使用形变参数对实际图像进行形变矫正处理.结果:处理的图像在边缘效果变化明显.整个图像得到较理想的矫正.结论:模拟机直接输出数字图像一定的形变扭曲.利用本方法可以对模拟机图像进行很好的形变矫正,以便保证放射治疗的质量.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
新型妇科光谱治疗仪系统设计
妇科光谱治疗仪是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医疗仪器,本文分析了国内现行治疗仪的不足,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光谱治疗仪,重点讲述了仪器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和系统设计、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
基于IHE的医院PACS系统建设案例分析
PACS是医学影像、数字化图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地大小医院正在兴起PACS项目建设.本文对我院PACS组建的过程、使用近两年时间以来的体会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提出根据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论证分析,构建切实可行的PACS建设方案.
-
多排螺旋CT小剂量、小造影剂浓度尿路造影技术参数优化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小辐射剂量及小造影剂浓度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进行泌尿系统尿路造影技术(CTU)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剂量,管电压120 kV,自动毫安及AIDR,碘造影剂欧乃派克350(药物浓度为碘含量350 mg/ml,剂量1~1.2 ml/kg,总量低于80 ml);B组采用小扫描剂量,管电压80 kV,自动毫安及AIDR,碘造影剂欧乃派克270(药物浓度为碘含量270 mg/ml,剂量1~1.2 ml/kg,总量低于80 ml).比较分析各组图像质量.结果 B组背景对比噪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T辐射剂量(CTD)、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保证尿路造影质量的基础上应尽量选择小剂量、小浓度的造影剂,以减少对患者带来的额外伤害.
-
纤维胃镜的改装和使用
我们运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改进普通纤维胃镜,大大提高了胃镜报告的质量,并实现胃镜系统与医院微机系统的直接连接.由于所需费用较低,并可实现彩色报告打印、光盘保存录像资料、与网络连接等功能.所以可在中小型医院推广使用.
-
X线数字图像电影环放及分析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X线数字图像电影环放与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该项技术的临床意义;具有实时采集、存储多部位、多方位多幅X线数字图像,实现多幅图像环放和多幅图像同屏对比分析;完成图像多种处理、数字减影和指标量化等功能,是一种多功能X线图像分析系统.
-
医用PACS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医用图像归档与通信系统(简称PACS)是近年来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问题.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 结果 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χ2=10.00,P=0.002)、薄层CT(χ2=6.00,P=0.031)和MPR(χ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0%),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χ2=19.00,P<0.01)和薄层CT(χ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χ2=16.00,P<0.01)和薄层CT(χ2=19.00,P<0.01). 结论 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