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近视患者100例医学验光分析

    作者:于莎

    目的:观察18~25岁成人近视患者验光中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将100例(200眼)成人近视患者进行4分医学验光,分析比较验光后结果与患者年龄、戴镜史、优势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散瞳前后及复验时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AESLD)分别为-(4.11±1.73)D,-(3.77±1.67)D和-(3.90±1.67)D,较散瞳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39);②各年龄组(18~20)岁、(20~25)岁散瞳前AESLD分别是-(4.07±1.75)D、-(4.18±1.71)D,散瞳后为-(3.78±1.73)D、-(3.66±1.62)D,复查时为-(3.91±1.72)D、-(3.87±1.60)D.每组散瞳前后(P=0.025,P=0.045)及复查时(P=0.042,P=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有配镜史者散瞳前后AESLD分别为-(4.89±1.52)D和-(4.53±1.48)D(P=0.039),无配镜史者为-(2.63±0.99)D和-(2.38±0.97)D(P=0.045).两组散瞳前后AESLD差异均有统计性意义;④优势眼多见于右眼.优势眼与近视度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对度数的改变较为敏感.结论:对18~25岁的近视患者仍需进行医学验光,尤其对优势眼的精确验配会使患者更为舒适.

  • 成人近视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的差异

    作者:张洁莹;李跃祖;周园;李俊

    目的 分析成人近视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差异与眼调节参数的相关性,为成人是否需要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提供依据.方法 屈光不正患者58例(116眼),年龄18~ 40岁,首先应用电脑验光仪和全自动综合验光仪进行检查,确定佳矫正视力的大正镜度(correeted ametropia with most plus,CAMP)状态的验光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调节功能检查,包括负相对性调节(NRA)/正相对性调节(PRA)、调节反应(BCC),之后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5 min/次,连用3次,间隔20 min进行2次屈光检查.对比患者散瞳前、后CAMP屈光度的变化.结果 不同的NRA、BCC值下:NRA值<+1.75D、NRA值>+2.50D、BCC值<+0.25D,散瞳前后CAMP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A值+1.75 +2.25D、BCC值>+0.25D时散瞳前后CAMP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验光仪测量眼调节参数,对决定成人近视患者的验光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于符合NRA值<+1.75D、NRA值>+2.50 D、BCC值<+0.25 D条件之一的成人近视患者确实有必要行散瞳验光.

  • 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在成人近视验光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玉杞;李小易

    目的:观察探析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在对成人近视验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眼科从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192眼)成人屈光不正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电脑验光,观察组患者采用检影验光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数据结果.结果:经过检验后,观察组患者验光度数与对照组患者的验光度数存在差异,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影验光的数据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电脑验光度数与患者的真实度数存在一定的偏差.

  • 成人近视不同验光方法的差异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徐常山;梅小飞

    目的 对照比较成人近视不同验光方法间存在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行散瞳电脑验光、视网膜检影的成人近视眼患者124例(248眼)为研究对象,研究球镜屈光、柱镜屈光、散光轴位检测结果.结果 散瞳电脑验光与散瞳视网膜检影所获得的成人近视眼患者球镜、柱镜屈光度与散光轴位近似.结论 成人散瞳电脑验光与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