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诱发的小斜角肌综合征合并癔病性麻痹1例报告

    作者:张连波;高庆国;王悦书;朱清远;李士文;任春凤;于力

    我们于2000年8月收治1例由外伤诱发的小斜角肌综合征合并癔病性麻痹的罕见病例,经斜角肌封闭、暗示、诱导及手术松解、斜角肌切断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尹望平;陈德松

    目的探讨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64侧成人尸体的小斜角肌特别是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进行了大体观察.结果小斜角肌的出现率为84.4%.其神经面(小斜角肌和臂丛下干接触的界面)可以分为6种类型:Ⅰ型即全部为腱性者多占37%;Ⅱ型其中央为腱性,两端为肌性;Ⅲ型的下1/2为腱性,上1/2为肌性;Ⅳ型的内侧1/2为腱性,外侧1/2为肌性;Ⅴ型的外侧为腱性,内侧为肌性;Ⅵ型全部为肌性.结论腱性或部分腱性的小斜角肌神经面是臂丛神经受压的因素之一;神经面不同形态的腱性结构,在手术视野内常易被误认为是异常的束带.

  • 小斜角肌及异常束带在胸廓出口综合征中的作用

    作者:曾庆敏;尹望平;陈德松

    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处受压而产生的症候群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1].TOS影响人类的临床表现在圣经创世纪22章第一节中就有记录[2].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包括骨性因素(如颈肋)、肌(腱)性因素等,以及颈肋、C7横突过长、小斜角肌及斜角肌与神经血管束结构间的关系等[2、3].

  • 小斜角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尹望平;方有生;陈德松

    [目的]研究小斜角肌的解剖学特点,为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具64侧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于头戴式2.5倍放大镜下,对小斜角肌的起止点,内外缘的长度,小斜角肌的神经支配,血供来源及其与臂丛下干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取10侧小斜角肌标本作HE染色,了解小斜角肌有无独立的肌膜及与中斜角肌间的关系.[结果]小斜角肌出现率为84.4%(54侧);臂丛下干从小斜角肌的中下部跨过;小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有独立的肌膜将两者分开.小斜角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C7前根.小斜角肌的血供有2种类型:(1)从锁骨下动脉直接发出的分支,占63%;(2)来自颈深动脉(肩胛背动脉)的分支.[结论]小斜角肌是较常存在的、独立的一块肌肉,和臂丛下干密切相关;其神经支配、血供特点可能是容易双卡和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 切断小斜角肌后臂丛神经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望平;陈德松;方有生;陈琳;蔡佩琴

    目的:观测小斜角肌在TOS患者术中的出现情况,分析切断小斜角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下干型TOS共33例,手术中探查切断小斜角肌,其中4例进行术中肌电的监测,比较术前、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上臂近段尺神经MNCV,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的变化.结果:术中探查33例下干型TOS中均有小斜角肌的存在,术后优良率为78.8%.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上臂近段MNCV,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均较术前有改善.结论:小斜角肌在绝大多数下干型TOS患者中均有出现;切断小斜角肌后下干型TOS患者臂丛神经功能的改善较明显;手术治疗中须探查松解小斜角肌.

  • 小斜角肌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程建军;黄微;曹圆圆;严志文;李明;廖成;唐希章

    目的 探讨小斜角肌的解剖学结构.方法 用30例60侧成人颈胸部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湿标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 小斜角肌肌纤维起自C7横突与第一肋内侧缘之间,止于斜角肌结节外侧后方,并且附着于胸膜顶,受C8脊神经的前支支配.结论 小斜角肌肌纤维来源于中斜角肌.

    关键词: 小斜角肌 解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