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肾汤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双艳;王新华;张国欣

    目的:观察活肾汤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7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肾汤治疗,同时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检测血脂、CRP、Hcy、NO和ET变化。结果:活肾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肌缺血时间明显缩短,血脂(TC、TG、LDL-C)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下降,CRP、Hcy含量降低。结论:活肾汤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其作用与调节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82例

    作者:张学兰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硝酸甘油疗效欠佳或缓解后很快再发.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总结

    作者:周起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之疗效.方法:将1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组均以30天为1疗程,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1(ECT-1)水平及血清钙基因相关肽(cGPD)、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仅为68.33%,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ECT-1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cGRP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心电图ST段下移和T波倒置的回升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确有明显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心绞痛40例总结

    作者:周鸿图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自发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口服常规西药,治疗组加服中药.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确为治疗自发性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 黄连降脂合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祝炜;郑琼莉;王超;刘缨红

    [目的]探讨黄连降脂合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0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降糖、扩冠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降脂合剂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连降脂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优于同类单纯西药治疗.

  • 麝香保心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昌亮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对照组,36例:硝酸甘油10 mg静脉泵入,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和麝香保心丸联合左卡尼汀组(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天3次,口服,左卡尼汀3 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为82.35%(28/3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64.71%(22/3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左卡尼汀对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的改变均优于硝酸甘油,并减少了心脏病事件的发生.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铁牛;葛长江;杨静;孙刚

    目的 研究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ST-T改善情况,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3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温阳通脉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郭辉

    目的:探究温阳通脉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阳通脉方,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日耗量,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情况.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78.00%.结论:温阳通脉方联合氯吡格雷能够使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疗效显著.

  • 稳心颗粒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

    作者:王颖奇;马林霞;谢巧果;胡美琴;张改茹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及阿魏酸钠注射液,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及血脂、肝功、肾功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主要临床症状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及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脂,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损伤,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并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 血瘀方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

    作者:梅春龙;徐艳;石晓强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自拟血瘀方(川芎、赤芍、丹参、红花、菖蒲、枳实、降香、郁金、半夏、桂枝、薤白)辅助西药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西药治疗,随访观察两组近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7.7%,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率44.8%,总有效率77.6%.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6.41,P<0.05;χ2=8.01,P<0.01).120例患者均获得12~26个月随访,平均(20±2)个月,随访期间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自拟血瘀方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能显著提高西药治疗疗效,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近期、远期疗效确切.

  • 参乌冠心冲剂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90例

    作者:孙元莹;郭茂松;吴春萍;韩迪;华静;郭文勤

    目的:探讨温阳化瘀益气类中药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于西医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参乌冠心冲剂(由红参、黄芪、葶苈子、附子、乌药等).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23%,B组总有效率为74.14%,A组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5).提示:参乌冠心冲剂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复方丹参气雾剂联合5-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9例

    作者:李保军;杨庆福;靳淑黎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静滴5-ISMN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气雾剂.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体征、缺血心电图改变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能降低总胆固醇、LDL水平及血小板粘附率,稳定斑块的作用.提示:本方法治疗UAP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血府逐瘀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血管超声评价

    作者:周岩芬;周万保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64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n =32)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n=32)则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减小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能有效提升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小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面积,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hs-CRP的影响研究

    作者:郑广生;李宝梅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与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血清hs‐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76%(43/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30/49);治疗后 TC、TG、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伐他汀治疗U A P具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hs-CRP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翠艳;陈珺;张春霞;张燕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以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80.6%及72.3%,高于对照组的63.8%及58.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棓0.05)。结论: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助于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浆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吴国祥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治疗西药对不稳定型心血管病症临床干预效果及对P选择因素的影响。方法:68例不稳定型心血管病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盐、β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肝素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50mg/次,3次/d ,相关心绞痛病发患者临时给予硝酸甘油0.5mg ,舌下含服。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心绞痛周发作次数、心血淤阻证评分,同时检测患者血清P选择素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对比对照组在总有效率(94.1%,76.5%)与中医症候有效率(97.1%, 79.4%)均占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药物干预后心绞痛发病率(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与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银杏酮酯滴丸对不稳定型心血管病症有着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并能同步降低P选择素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与炎症反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