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以往按照其病理表现,将其划分为血行播散性皮肤结核,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笔者认为本病应归属特殊类型的痤疮,并采用凉血解毒法,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显示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病情稳定不易复发的优势.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报道 -
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4例报告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患者面部、以红褐色丘疹结节为基本损害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楚,无特效疗法.2004~2009年,我们共诊治LMDF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1例
报告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1例.患者为年轻男性,表现为颜面淡红色半透明光滑丘疹,组织学可见典型的干酪样坏死灶.口服异维A酸胶囊连续6个月,皮损明显改善.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例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是肉芽肿性面部皮炎中的一种,临床特点为颜面部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略高起皮面、质柔软、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状,常无自觉症状,玻片压诊呈苹果酱色.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及早确诊,并依据病期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本科诊治的21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皮疹多累及眼周,表现为光滑的红褐色丘疹或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典型病例可见干酪样坏死;可依据病程选择相应治疗.结论 对病程长、发展缓慢的眼周及面部多发的丘疹,应借助组织病理学排除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早期诊断可加强抗炎治疗,以避免瘢痕形成.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临床分析 -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皮损中TGFβ1的检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LMDF皮损中TGFβ1,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 LMDF组TGFβ1阳性率和着色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TGFβ1在LMDF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TGFβ1 免疫组化 -
52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临床和病理分析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又称颜面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aciei,LMF),是皮肤科少见病,多发于青年人面部,以黄红色结节为基本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其病因、发病机制一直不明确.本研究对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力求找到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为LMDF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