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金红

    直肠滴人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它是根据传统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到病除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的袷疗途径.而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它以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为病变的主要特征[1].

  • 浅谈吴师机“外治之理”“外治之药”论

    作者:彭方雄

     中医内病外治法(下称“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千百年来它以简、便、廉、验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据有关方面资料考证,中医外治法起源于远古(《内经》时代),发展于中古(汉、晋、唐、宋、元、明),成熟于明清。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在其《理瀹骈文》(我国现存早的中医内病外治法专著)中明确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此语对中医内病外治之阐述可谓开宗明义,为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确立中医外治法的理、法、方、药时均沿用此理论,其影响深远。笔者在阅读有关文献时发现,引用该段文字的人不少,深入剖析此语的人则不多,甚至有少数人在对该语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为此,笔者试结合临床,浅谈自己对该语的一点认识,与同道商榷。1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是确立中医外治法遣方用药的准则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意思是说中医外治法与中医内治法其理论依据是一致的,那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理、法、方、药,其中“理”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收集来的有关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出病证。再根据其证,作出相应的治疗原则。这个“理”在临证中占有首要地位,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同时还贯穿于整个立法、处方用药之中。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医外治法的过程中亦必须遵循中医的根本原则——辨证论治。  中医学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内经》),这个“本”即指阴阳。中医理论始终贯穿着阴阳学说,所以在辨证论治时必须结合阴阳的盛衰,消长和转化去分析病情,抓住疾病变化的本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外治法亦不例外,正如吴师机所言:“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明阴阳,识脏腑也。”因此,应用中医外治法时必须首先“审阴阳,察四时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才能做到辨证无误,施治效捷。

  • 运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54例

    作者:沈维权

    自1977年以来,笔者运用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小儿腹泻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1个月~1岁20例,1~2岁15例,3~4岁11例,5~6岁8例,其中年龄小的1个月,大的6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