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衰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徐蒙

    目的 评价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治疗三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大于50%,分为恢复组(A组,56例)和未恢复组(B组,30例).比较患者病程初诊时、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别,两组患者初诊时斑点追踪参数的差别,分别计算初诊时基底部、心尖部及左心室整体斑点追踪参数与治疗3个月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的相关性;常规超声数据测量后记录左室心尖三腔观、四腔观、二腔观二维动态灰阶图像,上述各切面得到理想图像后,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入CD-R光盘待后分析.结果 治疗三个月后LVEF、SV、CO、E/A值高于初诊时[(58.56±4.18)%vs(45.16±3.35)%;(79.68±3.01) ml/beat vs(65.70±3.10)ml/beat;(4.06 ±0.22)L/min vs(3.10±0.2) L/min;(1.00±0.09) vs(0.65±0.07)],而LVDd、LVDs值则低于初诊时[(52.10 ±5.51)mm vs(58.77±6.27)mm;(30.00±2.43)mm vs(34.23±2.8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大于未恢复组[(6.38±1.21)°vs (5.43±1.32)°;(84.17±7.17)% vs (70.98±6.32)%;(76.55±6.80)°/s vs(62.18±4.91)°/s;(-45.04±3.28)°/s vs(-53.29±3.20)°/s;(17.56±2.14)°vs (6.67±0.86)°;(115.48±8.10)°/s vs (99.98±6.02)°/s;(-77.83±5.29)°/s vs(-83.48±7.1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旋转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正向峰值、旋转速度负向峰值以及整体旋转角度峰值呈正相关(P<0.05);用斑点追踪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相关性良好;可重复性研究表明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及两观察者间对左室心肌二维应变值的测量相关性良好.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局部和整体心肌应变,其中以心尖部参数的预测价值更加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