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动选择佳期相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栋青;史朴军;蔡显圣;郭文涛;吴志东

    目的 探讨自动选择佳期相并重建血管功能在高心率(拍子数>80)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来院做CTA检查的高心率患者48例,Auto Gating推荐40%~55%期段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间隔1%的全期相重建和SmartPhase期相重建,选出全期相中佳图像质量的期相作为对照组,SmartPhase期相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并应用秩和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期相选择有75%的相差不超过2%,对照组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3.83±0.43;试验组的图像质量评分:3.80±0.43,两组图像没有统计学差异,P=0.680>0.05.当期相差距超过2%时,两组质量评分分别为:3.83±0.54和3.72±0.58;P=0.102>0.05,两组图像同样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SmartPhase自动选择时相重建血管的图像质量与重建筛选出的佳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SmartPhase功能只重建一期图像,避免了医技师多期相重建图像和筛选佳图像的时间,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 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叶灵;方子榕

    目的 探讨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行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检查的12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率情况分为低心率组、中等心率组与高心率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分析不同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分级情况.结果 低心率组、中等心率组、高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2.50%、92.50%、97.5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为高心率患者提供优良的图像质量.

  • 高心率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窄窗技术可行性研究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舒震宇;王振;丁忠祥;徐健;林毅;钟建国

    目的 探讨高心律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静息心率≥80次/分的30例患者按厂家设定的标准扫描方案(心率≥80次/分的采集时相为R-R间期30%~ 80%之间,采集3~4个心动周期)进行扫描,所得数据以CT机自动设置75%R-R间期作为相对重建时相,自动选择佳时相进行容积重建所得冠脉图像作为对照组(A组).另对A组CT机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以2%为间期,重建R-R间期30% ~ 50%数据所得冠脉图像作为研究组(B组).A组辐射剂量值由CT机自动计算得出,B组辐射剂量值以A组相同扫描参数输入CT机后模拟获得.终由2名高年资医师选择佳时相按4级质量评分法对两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模拟窄窗技术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心率增加呈线性增加(y =0.451+0.012x,t=3.174,P=0.004),当实时扫描心率>91次/分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中心率波动增加呈线性增加(y=1.308 +0.039x,t=3.737,P=0.001),当扫描中心率波动<5次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组与B组之间总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x2=2.611,P=0.135),两组之间的冠脉节段可评价数无统计学差异(x2 =0.078,P=0.789).A组与B组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DIP、E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5.347、5.347,P<0.001).研究组的CTDLvol、DLP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9.39%和32.62%,A组与B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13.15±3.28、8.86±2.92mSv,B组辐射剂量值较A组下降32.62%.结论 640层CT在对高心率患者冠脉CT检查中运用前门控窄窗技术能保证冠状动脉图像的诊断需求,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吸收剂量,值得推广.

  • 第二代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准确性评价

    作者:韩瑞娟;孙凯;赵瑞平;岳强;马利军;李立刚;陈九宏

    目的 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 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 Spiral)扫描.30 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 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 21.4±4.5 )HU,CNR 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 1.05 )mSv,P=0.001].结论 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高心率患者的图像质量与狭窄诊断

    作者:郑敏文;王小英;石明国;赵宏亮;李剑;宦怡

    目的:前瞻性评价心率及心率变量对双源CT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回顾性分析双源CT对该组高心率患者的狭窄评价准确性.方法:选取80例冠状动脉成像.高心率组40例,扫描时平均心率均>70 bpm:对照组40例,扫描时平均心率均≤70 bpm.对照2组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结果:2组的节段性图像质量计分和对有意义狭窄(≥50%)的诊断准确性均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在高心率组,心率变量与总的诊断性图像质量(P=0.001)和回旋支(P=0.016)图像质量有相关.心率变量>5 bpm时可影响图像质量.随着心率的上升,佳重建窗从舒张期移至收缩期.结论:尽管心率变量可以影响图像质量,双源CT对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的成像足以满足诊断.

  • 智能期相选择重组在高心率儿童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作者:李颖;李欣;王春祥;杨楠;陈欣

    目的 评估智能期相(SP)选择重组技术用于高心率儿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可行性及影像质量.方法 收集2018年1月—4月拟诊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起源发育异常要求行CCTA检查的患儿28例(冠状动脉血管及其分支共420支),其中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4.4±3.0)岁,平均心率(99.2±18.0)次/min.采用GE Revolution 256层宽体CT行CCTA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分别采用SP选择技术(SP组)和手动期相选择技术(MP组)对影像重组.重组影像由2位放射医师采用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冠状动脉15分段法进行评分,评分采用4分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MP组和SP组重组影像中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主观评分.2位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结果 CCTA共显示386支冠状动脉血管及其分支,其中S10节段有15例患儿显示,S14节段有24例显示,S15节段有11例显示,其余血管节段在28例中全部显示.2位医师影像评分一致性中等(κ=0.62).重组影像主观评分均满足诊断要求,其中MP组对S3、S9、S14段的评分高于SP组(P<0.05),其余各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儿中SP与MP的重组期相诊断一致率为85.7%(24/28).结论 使用SP选择重组技术对高心率儿童行CCTA检查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的影像质量,同时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双源CT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福;范新芬

    目的 讨论分析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本院从2009年至2015年收治的460例高心率患者做双源CT冠脉检查为研究对象.结果 460例患者平均心率为(110.0±10.8)次/min,460例患者中362例符合诊断要求,成功率为78.7%.根据美国AHA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共评价3 258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Ⅰ级者占93%(3030/3258),图像质量Ⅱ级占5% (163/3258),图像质量Ⅲ级者占2%(65/3258).双源128层螺旋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心脏冠脉检查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单源64排螺旋CT回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辐射剂量.结论 双源CT对高心率患者的冠脉检查具有放射剂量低、诊断结果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评价

    作者:吴伟峰;张建军;刘铁;冯越

    目的 评价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48例高心率(≥90次/min)患者根据心率分成三组,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静脉法增强扫描,前置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进行大密度投影(MIP)、油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以MIP图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以VR图像5级记分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获得冠状动脉影像,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显示图像质量优良.部分分支随着心率的提高出现轻中度伪影,但不影响诊断.C组与A、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源CT能够对高心率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并取得满意效果,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窄窗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舒震宇;丁忠祥;王振;徐健;林毅

    目的:探讨高心律患者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技术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0例心率在80~100次/min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R- R间期30%~50%进行前瞻性窄窗扫描3个心动周期,对照组按R- R间期30%~80%进行常规扫描3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辐射剂量值由设备自动计算。结果可评价血管段和优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总节段、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和旋支(LCX)的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CA和LCX与心律波动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 =0.41、0.47)。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7.63±3.29)和(12.85±2.7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05)。结论窄窗扫描技术可应用在心律波动不大的高心率患者,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 米力农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鸣;崔素青;翟丽云

    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利巴韦林、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治疗外,观察组35例,采取米力农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地兰、多巴胺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患儿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改善末梢循环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疗效显著、针对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

  •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萍艳;方向明;陈宏伟;丁国良;胡钢峰;陈寅;羊镇宇

    目的 评价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疑诊冠心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高心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A、B两组:A组(40例)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B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所有患者CTCA检查后2周内均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采用x2检验比较A、B两组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A、B两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的差异;以CAG为金标准,分别评价A、B两组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CTCA与CAG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 A、B两组CTC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66±0.45、1.68±0.5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8、P=0.575);A、B两组CTCA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5.5% (548/574)、95.2% (541/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3,P=O.857);A、B两组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9%、86.6%;97.2%、97.4%;91.2%、92.8%;95.8%、94.9%;A、B两组CTCA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856、0.853);A、B两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4.63±0.95) mSy、(12.67±1.94)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4,P=0.000).结论 采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对高心率且心律规整患者行CTCA可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并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度,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可作为常规技术在同类机型上予以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