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副腮腺肿瘤5例报道
副腮腺(accessory parotid gland)是邻近腮腺导管,但与腮腺分离的孤立的外观呈扁平状的腺质小体,通常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居于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小的分支腺管汇入腮腺导管[1].副腮腺与正常涎腺组织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的区别,因此,副腮腺发生的肿瘤亦与其它涎腺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相似的病理学特征.副腮腺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约占腮腺肿瘤总数的1%~7.7%[2,].我院1992~2000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
-
副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手术疗效分析
副腮腺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腮腺肿瘤总数的1.0%~7.7%[1].以往副腮腺肿瘤切除的传统术式是采用腮腺经典的S形切口,解剖并保存面神经,行腮腺浅叶、副腮腺及肿瘤切除,若为恶性还需扩大切除.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传统术式存在着过度治疗的问题,有着诸多缺点,如手术切口过长、手术瘢痕欠隐蔽,术后腮腺区明显凹陷畸形而影响美观、腮腺浅叶切除后功能受到破坏,切断耳大神经分支导致面部、耳垂麻木不适,Frey综合征以及暂时性面瘫等.随着对副腮腺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功能性外科的发展,副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式也在不断尝试着各种改良方法.为取得更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良,自2000年以来采用改良切口、腮腺嚼肌筋膜上翻瓣切除副腮腺肿瘤,现对手术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副腮腺多形性腺瘤4例
目的探讨副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 方法对收治的4例副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30~36岁,均以一侧面部肿块就诊.术前确诊1例.治疗在局麻下,均采取口内切口将肿瘤切除.术后无面神经功能障碍、面部无疤痕. 结论腮腺导管造影结合细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术前确诊副腮腺肿瘤的理想方法.口内切口为手术首选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