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探析

    作者:陈云东

    目的 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5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98例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面部凹陷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比术后复发率两组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面部畸形程度,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及采纳.

  • 区域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作者:申赵峰

    目的 比较区域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近年来收治住院的9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治疗,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患者,对照组5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行腮腺区域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均较低.结论 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该术式切口小,美观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浅谈腮腺良性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的疗效

    作者:王琰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的疗效以及从中得到的价值和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及部分腺体切除术的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肯定的疗效,未出现明确的并发症,对患者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未出现复发的情况。结论腮腺良性肿瘤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可以较好暴露腺体和面神经的,若能规范操作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创伤、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复发。

  • 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毛远科

    腮腺肿瘤为颌面部发生率较高的肿瘤,目前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医师术前会结合肿瘤质地、大小、部位、全身状况及是否对面神经产生侵犯等表现,同时与术中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快速诊断,对腮腺肿瘤的性质予以判断.一般而言腮腺肿瘤多为良性.传统手术为对面神经予以解剖并切除腮腺肿瘤与部分腺体,但是易残留瘢痕且肿瘤易复发,或者导致面瘫等、Frey综合征及涎瘘等,为此临床提出功能性外科手术,即在腮腺肿瘤围手术期确保肿瘤得以彻底切除的情况下对个性化手段予以利用,将术区正常腮腺组织以及周边正常组织功能大限度恢复与保留,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与本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查阅大量资料,综述功能性外科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预防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及味觉性出汗综合征

    作者:陈志;张来健;徐伟;王浩;闫忠义;杨劲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在预防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5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肿瘤及浅叶区域腺体或全部浅叶切除术.有21例一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腮腺区,其他35例未行任何组织瓣修复.术后随访3月至24月,观察面部腮腺术区外形情况,并行客观试验检查.结果 一期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者的面部外形基本对称,21例中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的2例;未行任何组织瓣修复者的腮腺术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凹陷畸形,35例中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的18例,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方面,切实有效,值得临床上应用.

  • 腮腺良性肿瘤小切口微创切除术的探讨

    作者:国秋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切除术在切除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病例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微创组采用小切口微创切除术.小切口微创切除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全麻的情况下在肿瘤周围区域切取3.0~5.0 cm长度的切口,需将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群全部切开,将耳大神经游离出来,并进行保护.然后将腮腺咬肌筋膜向前翻瓣,将肿瘤区暴露出来.将面神经进行逆向解剖,并对其缘支和劲支进行保护.后根据术前的检查结果将肿瘤和周围的腺体组织进行切除[5].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手术相关数据和术后各类并发症、外观美观程度和患者满意程度等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微创组在术区麻木程度、术后引流量、患者面部美观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持续时间、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区疼痛感觉等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小切口微创切除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安全性、术后裂痕恢复程度和患者满意程度均高于改良传统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也比改良传统术式要低,能够达到微创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 美容切口和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伟

    目的 探讨分析美容切口和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形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手术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切口治疗,研究组患者则行美容切口和胸锁乳突肌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治疗成效.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治疗成效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相较研究组均明显较低,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研究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美容切口和胸锁乳突肌瓣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成效,手术操作较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 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巩海滨

    目的 探究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行腮腺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3±11.6)min,解剖的面部神经支数及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术后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研究结果 表明,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更佳.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成昌德

    目的 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38例患者分为两组,采取不同手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及手术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采取改良型腮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有1例患者出现面部畸形、1例患者出现面瘫,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有3例患者出现面部畸形,6例患者出现面瘫,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一定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改良型腮腺肿瘤切除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改善手术治疗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腮腺良性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的治疗体会

    作者:李远征

    目的:总结腮腺良性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4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均无复发,有效随访期3~17年.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规范的操作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并可预防术后复发.

  • 腮腺良性肿瘤应用腮腺切除改良术治疗分析

    作者:刘秀婷;李冬玲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应用腮腺切除改良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收治的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发生术侧耳垂麻木1例,碘淀粉试验证实Frey综合征阳性者1例.随访,腮腺区外观良好,局部凹陷畸形轻微不明显,无面神经损伤及涎瘘发生,治疗和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切口隐蔽,术中出血量较少,术时相对缩短,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还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高长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搜集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科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腮腺肿瘤患者60例,进行检查,调整参数,静脉团注碘海醇,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及CT成像重建.①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CT扫描表现;②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CTA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共有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15例.CT扫描的特点为,良性肿瘤多位于浅叶,常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强化度多为轻中度、无囊变、无淋巴结肿大;而恶性肿瘤则多位于深叶,常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强化度多明显、有囊变,可有淋巴结肿大.良恶性肿瘤CT平扫结果中各项特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T血管成像中发现,良性腮腺肿瘤多无血管包埋、破坏,病灶区多为单血管供血,且供血血管直径较小;恶性腮腺肿瘤则多有血管包埋、破坏,病灶区多为两只或以上血管供血,且供血血管直径较大.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A比较,各项特征所占比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T对腮腺大多数典型的良性和恶性病变可以做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大保留组织和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腮腺多形性腺瘤8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广山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口腔科比较多见的肿瘤,占所有腮腺良性肿瘤的80%.该肿瘤虽属良性,但临床表现多样,术后易复发.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5年8月收治具有完整病例记录和术后随访记录的腮腺多形性腺瘤84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术后并发症做回顾分析.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块状切除临床分析

    作者:史民道;李华

    腮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占涎腺肿瘤的80%,其中良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75%[1].浅叶良性肿瘤的传统手术方法,通常是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

  • 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翔;邓旭霞;马国辉;沈国华;张洁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将13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不同术式分成两组,即传统术式组和改良术式(区域切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改良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86 min;传统术式组平均伤口长度18 cm,改良术式组平均伤口长度11 cm.术后两组患者并发暂时性面瘫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优于传统术式组.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腮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符合现代美学要求、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术式.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

    作者:冯坤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局部面神经解剖术以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手术,对照组实施面神经解剖术以及全部浅叶腺体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浅叶腺体切除的方法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罕见部位的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作者:吴康平

    病例,男,38岁.以左耳前包块半月余为主诉,于1999年3月17 日入院,半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前一包块,约"拇指甲”大小,肿物光滑、活动,无明显不适.查体:左耳前触及1×1.5cm大小质硬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好.左腮腺导管分泌通畅,分泌液清.CT示:左侧腮腺良性肿瘤.B超示:左腮部含液包块.入院诊断: 左腮腺混合瘤.3月30日行左腮腺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疗效分析

    作者:韩飞;南杰;康秀水

    目的:评价部分切除术在常见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采取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者87例(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者93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1例患者复发,两种术式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1 h、伤口长度、术腔血肿、面部凹陷畸形、耳垂麻木、面神经损伤、涎腺瘘、口干、Frey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可选择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

  • 腮腺良性肿瘤引起的面瘫2例

    作者:王广智;巴合藏

    例1男,58岁.1989年3月以面瘫就诊.10年前因左侧腮腺混合瘤行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病理为多形性腺瘤,术后恢复良好,面神经正常.3年前始有左侧面部抽动,约每1小时发作一次,持续时间短,渐加重.半年前发现左侧面瘫,以Bell氏面瘫治疗2个月无效.查体:左侧周围性面瘫,眼部、前额稍轻,其它颅神经正常.左腮腺区未触及包块,耳科及听力学检查正常.磁共振成像显示左颢下窝、腮腺颌后区不规则新生物.CT扫描示乳突尖部骨质吸收,气房模糊,中耳、内耳正常.全麻下行肿瘤及腮腺切除术,术中见颢下窝深部、左腮腺颌后区肿瘤,组织粘连较重,肿瘤于茎乳孔区域侵蚀乳突尖部骨质.于茎乳孔附近肿瘤包绕面神经约L 5cm.电钻磨除病变骨质及气房,面神经受累部分连同肿瘤、腮腺一并切除,同侧耳大神经移植.术后病理:多形性腺瘤复发,未见恶性瘤细胞,面神经无瘤细胞浸润,肿瘤、面神经及其束内纤维可见致密纤维疤痕组织.术后患者情况良好,随访已10年,面神经功能未见恢复.

  • 下颌后入路功能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作者:李金;陈巨峰;冼淡;李嘉朋;劳均平;莫础嘉;梁永棠

    目的 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入路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人路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