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异种骨行引导骨再生术后愈合期间唇侧骨改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楚南;倪杰;莫嘉骥;乔士冲;王蓓;顾迎新

    目的:研究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异种骨行引导骨再生(GBR)术后愈合期间的唇侧骨改建.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行GBR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上前牙23例.术前、手术当天及二期手术阶段拍摄锥形束CT(CBCT),记录牙龈厚度(>2 mm或≤2 mm)、骨质分类及使用的屏障膜.利用iCAT Vision数字化软件对种植体颈部肩台下2 mm(C)、体部中点(M)及根尖处(A)唇侧骨板进行测量,测量线与种植体长轴垂直.将纵切线向近中及远中各移动1 mm,得到新的纵切面,以同样方法测量唇侧骨板厚度并记录数值.在术前CBCT上测量牙槽嵴形态特征,记录牙槽嵴高度、倒凹深度及牙槽嵴宽度.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体肩台下2 mm、体部中点及根尖处的平均骨吸收值分别为(0.70±0.59)mm、(0.85±0.72)mm和(0.55±0.51)mm,吸收率分别为23.07%、18.53%和12.97%.与植骨吸收相关的自变量中,相关分析表明,倒凹深度和年龄与植骨吸收量显著相关(P<0.05);将所有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并行逐步回归分析,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倒凹深度(P<0.05).结论: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异种骨行GBR术后愈合期间唇侧会有一定程度的骨吸收.患者年龄及牙槽嵴倒凹对GBR术后愈合期内种植体唇侧骨板的改建具有一定影响.牙槽嵴倒凹越大,GBR术后愈合期内唇侧骨板吸收越少.

  • 成都正常人群上颌前牙区鼻腭管相关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袁艺航;张成晓雪;王扬;何双双;宋雪娟;王虎

    目的 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鼻腭管及唇侧骨的形态.方法 收集并筛选出712例正常人上颌前牙区CBCT影像,对其鼻腭管、唇侧骨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5~80岁,男306例(43.0%),女406例(57.0%).鼻腭管矢状面平均长度为(13.58±2.22)mm,矢状面平均直径为(3.37±1.58) mm,唇侧骨矢状面平均厚度为(7.63±1.50)mm,鼻腭管直径与唇侧骨厚度相对值为0.46±0.19,长度相对值为0.69±0.10.结论 各年龄段人群之间鼻腭管的直径、长度和唇侧骨厚度存在一定差异.儿童的鼻腭管直径小于成人(P<0.000 1),唇侧骨厚度大于成人(P<0.000 1).随着年龄的增长,鼻腭管直径和长度均呈递增趋势,唇侧骨厚度递减.男性的鼻腭管直径、长度和唇侧骨厚度、长度均大于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