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鞍侧腔颅神经鞘的发育及其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王永谦;谭多盛;王秉玉;丁美修

    目的研究鞍侧腔外侧壁和穿行颅神经鞘结构,为此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45例胚胎标本和10例成人尸颅标本,对鞍侧腔行组织学连续切片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胚胎14周后鞍侧腔外侧壁发育形成二层结构,外层由脑膜层组成,内层由基质纤维包绕第Ⅲ、Ⅳ、Ⅵ和Ⅴ1颅神经复合体组成;脑膜鞘伴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进入鞍侧腔直至前床突区,但其远侧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Meckel腔止于三叉神经节后份,三叉神经分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脑膜鞘内的蛛网膜颗粒可能是鞍区脑膜瘤的来源之一.结论了解鞍侧腔外侧壁膜结构及其与颅神经鞘的关系,以利于术中保护颅神经功能.

  • 鞍侧腔的胚胎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谦;丁美修

    鞍侧腔是位于蝶鞍外侧区骨膜-硬膜间隙内成对的结构,由海绵窦、颅神经、交感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内的胶原纤维网所组成,其结构大部分在胎儿出生前形成.海绵窦是仅由一层内皮构成的静脉管样空腔结构.颅神经由胶原纤维束包裹、走行于鞍侧腔基质中;胎儿期颈内动脉在鞍侧腔中直行向前,并不形成明显的"S"形弯曲.鞍侧腔结构复杂,从胚胎发育角度研究鞍侧腔的组织学特点及其内诸结构解剖关系,是介入此区疾病外科入路的基础.

  • 鞍侧腔外侧壁手术切开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锦峰;姜苏明

    目的 为经鞍侧腔(LSC)外侧壁手术切开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的LSC外侧壁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①硬膜内途径沿前岩床皱襞分离LSC外侧壁脑膜时却可将LSC外侧壁明确的分为3层;②动眼神经鞘膜袋前部深(4.69±1.31)mm,后部深(6.50±1.58)mm;③滑车神经LSC段可分为4型:近眼神经型30%(9侧)、近动眼神经型33.3%(10侧)、"S"型10%(3侧)、直型26.7%(8侧).结论 熟悉LSC外侧壁膜层次、动眼神经鞘膜袋及滑车神经走行特点,有助于减少或避免LSC外侧壁手术切开的并发症,有助于扩大手术显露.

  • 鞍侧腔的胚胎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谦;丁美修;郭智霖;谭多盛

    目的:研究鞍侧腔形态结构及其内容物的胚胎发育.方法:对45例不同胚(胎)龄时期的鞍旁结构行组织学连续切片,观察鞍侧腔壁结构及其内容物的形态学变化过程.结果:鞍侧腔的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1)胚龄6~10周时,形成此区的初边界;(2)胎龄11~16周时,显示鞍侧腔的构建过程,其腔壁约在胚胎14~16周形成.此期鞍侧腔外侧壁外层由脑膜层组成,内层由基质纤维包绕Ⅲ、Ⅳ、Ⅵ和Ⅴ1神经复合体组成;而其内侧壁主要由垂体囊和基质纤维构成;(3)胎龄17周至出生后鞍侧腔诸壁及其内容物充分发育.结论:(1)鞍侧腔位于蝶鞍外侧区骨膜-硬膜间隙内,由脑神经、颈内动脉、丛状静脉管(海绵窦)及胶原纤维组成.(2)这些静脉管仅有内皮、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