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常桡腕关节内应力分布及变化

    作者:顾施辉;刘瑶;徐建光;徐文东;徐雷

    目的 研究正常桡腕关节内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8例新鲜正常腕关节标本通过央具固定于支架上,将150 N负荷按比例加载于经过腕关节的各肌腱上,调节腕关节于不同位置,测量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大小,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片分析其变化.结果 正常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随腕关节位置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其中正常桡舟关节内主要受力面积占桡骨窝的3%~43%,桡月关节为6%~30%.结论 正常桡舟、桡月关节内有各自独立的应力承受区,其而积不等于实际的关节面积,并随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变化.正常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和压强随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显著变化,在保护关节软骨和适应人类手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牛理意义.

  • 兔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后膝胫股关节面生物力学重建的研究

    作者:薛超;罗殿中;衷鸿宾;张轶超;章亚东;侯树勋

    目的 探讨兔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受力面积、压强的变化及其生物力学重建情况.方法 6~7月龄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重3.0~3.5 kg;随机取7只兔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制备同种异体半月板.余21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打开膝关节后缝合;B组为右膝内侧半月板切除组;C组为右膝内侧半月板切除后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组.术后观察各组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12周处死实验动物取右膝关节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取A、C组半月板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2周大体观察见C组移植半月板愈合较好,前后角及体部附着良好.术后12周膝关节屈膝0、30、60、90°时,B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受力面积及压强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120°时,任意两组间受力面积及压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C组软骨细胞及胶原纤维数量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移植半月板内胶原纤维含有大量I型胶原和H型胶原.术后12周A、C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0.612 5±0.059 8和0.587 2±0.063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65);Ⅱ型胶原含量分别为0.772 4±0.081 5和0.814 3±0.051 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P=0.894).结论 兔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可增加膝关节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保护关节软骨,并可重建生物力学平衡.

  • 人膝关节半月板切除和移植对胫股关节面应力的影响

    作者:汪喜顺;章亚东;侯树勋;吴闻文;张洪;罗殿中;顾东强;赵彦涛

    目的 明确人膝关节半月板切除和移植对胫股关节面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的影响,为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成年男性右膝关节尸体标本7具,仔细解剖后保留所需结构,根据所测胫骨平台大小剪裁压敏纸备用.实验分为4组:A组为正常膝关节组,B组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组,C组为膝关节半月板切除组,D组为膝关节半月板移植组.按分组顺序完成4组模型的压敏实验:切开膝关节关节囊,从内外侧关节间隙置入压敏纸,稳定固定胫骨上端和股骨下端,分别于膝关节伸直位0°及屈曲30、60、90、120°状态下给予纵向700 N的压力,持续120 s,使压敏纸充分发生显色反应;取出压敏纸,分离显色底片并标记内外侧,扫描后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分析受力面积、平均压强. 结果 随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各组膝关节受力面积均逐渐减小,平均压强均逐渐增加,各组内不同屈曲角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不同屈曲角度的膝关节受力面积均显著高于C组,平均压强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切除后,胫股关节面应力显著增加,平均压强显著增高.胫股关节面应力在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修复后恢复至接近正常状态,因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应尽量保留或修复.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夹闭部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

    作者:何永清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封管时夹子与针座距离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第1次在左上肢进行留置针穿刺,封管时夹子距针座15 nmn,第2次在右上肢平行位置进行留置针穿刺,封管时夹子距针座5mm,记录2次留置时间及留置针使用期间外渗、堵管发生情况.结果 第2次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第1次(P<0.05).第2次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外渗、堵管发生率均低于第1次(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时夹子距针座5mm较夹子距针座15 mm时,留置时间更长,外渗、堵管发生率更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