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胶囊内镜检查在145例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胜楠;吴婕;黄瑛

    目的 回顾2012年12月-2016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童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胶囊内镜工作记录,分别统计无法吞服胶囊内镜需胃镜辅助置入、自行吞入但仍需胃镜辅助置入十二指肠和完全不需要胃镜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的患儿数,胶囊内镜的总工作时间、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小肠病变检出情况,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同时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儿中胶囊内镜和其他检查的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145例中,男91例、女54例,平均年龄为(10.6±0.3)岁.无法吞服需胃镜辅助下送入胶囊内镜者22例(15.2%),平均年龄为(8.3士0.8)岁;可自主吞服胶囊内镜者123例(84.8%),平均年龄为(11.0士0.3)岁.无法吞服胶囊内镜患儿的年龄显著小于可自主吞服胶囊内镜的患儿(P<0.000 1).在可自主吞服胶囊内镜的123例患儿中,自主吞服胶囊内镜但需胃镜辅助下置入十二指肠者64例(44.1%),平均年龄为(10.6±0.4)岁;完全不需要胃镜完成胶囊内镜检查者59例(40.7%),平均年龄为(11.5±0.3)岁.可自主吞服胶囊内镜的患儿中是否需要胃镜辅助的患儿间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平均总工作时间为(616.6士7.4) min,平均胃通过时间为(46.7±6.2) min,平均小肠通过时间为(291.9士10.6)min.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3.1%(106/145),病变类型主要为小肠溃疡.51例IBD患儿中,新发IBD患儿36例,其胶囊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上下腹部增强CT检查和小肠增强MRI检查的小肠病变阳性发现率分别为100.0%(36/36)、91.7%(33/36)、78.1%(25/32)和86.4%(19/22);IBD复诊患儿15例,其胶囊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上下腹部增强CT检查和小肠增强MRI检查的小肠病变阳性发现率分别为14/15、11/13、4/5和3/4.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的患儿均在2周内自主排出胶囊,未发现胶囊内镜滞留现象.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小肠检查手段,在儿童IBD的诊断和复发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某些小肠疾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其他检查不能替代的作用,可以在儿科消化领域中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