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受精优质囊胚培养与D2D3胚胎卵裂球数及碎片评级的相关性

    作者:严凤英;李晓洁;吕群;张小建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IVF)治疗周期中体外培养优质囊胚形成情况,并分析其与D2D3胚胎卵裂球数及碎片评级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月卵裂期第3天(D3)冷冻后剩余胚胎,将其体外培养至囊胚期。观察优质囊胚形成情况。同时探讨其D2D3胚胎卵裂球数及碎片评级。结果 D3≥10个细胞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为38.9%,7~9个细胞43.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7~9个细胞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为43.1%,显著高于4~6个细胞10.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24个细胞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为43.6%,显著高于5个细胞28.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显著高于2~3个细胞数12.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个细胞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为28.9%,6个细胞23.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Ⅱ级D3胚胎碎片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为36.4%,显著高于Ⅲ、Ⅳ级6.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级D2胚胎碎片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为35.3%,显著高于Ⅲ、Ⅳ级4.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延长体外受精培养可有效筛选发育潜力的胚胎。D3胚胎卵裂球数越多,优质囊胚越多。D2胚胎4个细胞,囊胚发育能力较好。Ⅰ、Ⅱ级D2、D3胚胎碎片的优质囊胚形成率较高。优质囊胚形成与D2、D3胚胎卵裂球数及碎片评级密切相关。

  • 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胚胎着床能力及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宋娟;陈士岭;尹敏娜;熊夏思;赵二勇;孙玲;罗琛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病例,选择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202个新鲜周期,分析SET的临床妊娠结局与年龄、卵巢反应性及胚胎卵裂球数的关系.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9.8%;<30岁组、30~35岁组、36~40岁组、>40岁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92);卵巢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73);7~8细胞胚胎组、6细胞胚胎组、4~5细胞胚胎组、2~3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的关系为密切,以7~8细胞胚胎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高.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卵巢反应正常者,选择优质胚胎进行SET能够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 授精第3日胚胎的囊胚培养结果及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付蒙;苏雪松;吕晓杰;丁婷;陈华;张京红

    目的 探讨授精第3日(D3)胚胎继续培养发育成囊胚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个周期共计424个D3胚胎继续培养至第6天的囊胚形成情况.分别按照卵裂球数、胚胎碎片率、年龄、扳机日(HCG日)雌二醇(E2)水平分为:卵裂球数≤5个组(272个)、卵裂球数≥6个组(152个);胚胎碎片率<10%组(103个)、胚胎碎片率≥10%且≤25%组(321个);年龄<35岁组(298个)、年龄≥35岁组(126个);扳机日E2≤3000 pg/ml组(182个)、扳机日E2>3000 pg/ml组(242个).分析囊胚形成与年龄、卵裂球数量和胚胎碎片率以及扳机日E2的关系.结果 卵裂球数≥6个组的胚胎可利用囊胚形成率高于卵裂球数≤5个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胚胎碎片率<10%组胚胎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高于胚胎碎片率≥10%且≤25%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年龄<35岁组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高于年龄≥35岁(36. 51% ),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5);扳机日 E2>3000pg/ml 组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高于扳机日 E2≤3000pg/ml (38. 46% ),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胚胎卵裂球数和胚胎碎片率是影响胚胎发育能力的重要因素,能否形成囊胚与卵裂球数及碎片率有关,与年龄和扳机日E2水平关联不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