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檗碱对腹腔暴露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谈善军;虞文魁;林志亮;董翼;段开鹏;白小武;徐琳;李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腹腔暴露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剖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h后关腹,制作腹腔暴露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腹腔暴露组、小檗碱低剂量(100 mg/kg)干预组、中剂量(150 mg/kg)干预组和高剂量(200 mg/kg)干预组,每组6只.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于术前3d和术后6h每天给予一次相应剂量的小檗碱灌胃.对照组和腹腔暴露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等渗盐水灌胃.术后24 h取血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并取末端回肠组织测定肠道FD4清除率,同时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比,腹腔暴露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上升(P<0.05),肠道FD4清除率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腹腔暴露组比,各小檗碱干预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有所下降,肠道FD4清除率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有所降低,以中、高剂量组为显著(P<0.05). 结论:小檗碱可减轻腹腔暴露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腹腔暴露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谈善军;虞文魁;林志亮;董翼;白小武;徐琳;段开鹏;李宁

    目的:观察腹腔暴露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暴露1h组、腹腔暴露2h组和腹腔暴露3h组,每组6只.腹腔暴露组大鼠剖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假手术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不打开腹腔.对照组大鼠仅作相应的麻醉.术后24 h,取血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并取回肠组织测定肠道FD4清除率、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腹腔暴露组较对照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有所上升,肠道FD4清除率有所增加,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小肠黏膜病理形态有所改变,并且这种差异随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表明,腹腔暴露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和肠道FD4清除率与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腹腔暴露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并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 腹腔暴露对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谈善军;虞文魁;林志亮;董翼;陈启仪;白小武;徐琳;段开鹏;李宁

    目的 观察腹腔暴露对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腹腔暴露1h组(E1组)、腹腔暴露2h组(E2组)和腹腔暴露3h组(E3组),每组6只.E1组、E2组和E3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相应时间后关腹.S组大鼠仅作腹壁切口,但不打开腹腔.C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各组大鼠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血液和小肠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IL-1β、IL-6和IL-1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C、S、E1、E2和E3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2.26 ±8.22)%、(65.27±8.45)%、(58.21±7.26)%、(43.89±6.63)%、(38.62±6.28)%;E2组和E3组明显低于C组(P<0.05).E1、E2和E3组较C组大鼠血清和肠道的炎性因子浓度有所升高,肠道的炎性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强,并且这种差异随着腹腔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以E2组或E3组的差异为显著(P<0.05).结论 腹腔暴露后大鼠胃肠动力功能下降,全身和肠道炎性反应增强,这可能是开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腹腔镜术后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