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癫(癎)发作后血清腺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作者:耿建红;迟兆富;屈传强;孙希波

    目的 观察癫(癎)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水解和可溶性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0例癫(癎)患者癫(癎)发作间期和癫(癎)发作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60 min和10 h血清ATP、ADP、AMP水解率和可溶性磷酸二酯酶活性,并与2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癎)组发作间期及发作后10 h血清ATP、ADP和AMP的水解率及磷酸二酯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癎)发作后其余各时间点(发作后60 min除外)诸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癫(癎)组ADP和AMP水解率在癫(癎)发作后5 min时显著升高(均P<0.01),持续至癫(癎)发作后30 min;ATP的水解率和磷酸二酯酶活性在发作后5 min开始升高,20 min达高峰,60 min时仍显著升高(均P<0.01).10 h后,ATP水解率和磷酸二酯酶活性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 癫(癎)发作后,血清腺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其可能参与了癫(癎)发作终止的调节机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