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厚腻苔治验3则

    作者:舒小平

    1 咳嗽 程某,男,90岁。2000年11月17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嗽半个月,痰自粘,咯出不畅,伴畏风不发热,恶心未呕吐,头痛,肩背酸痛,纳呆,大、小便尚正常。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濡滑。曾口服先锋Ⅳ等抗菌药不效,转而求治于中医。辨证为外感风寒、痰湿内蕴,治拟疏风散寒、宣肺化痰。处方:荆芥10g,防风10g,前胡15g,杏仁10g,浙贝母15g,胆南星5g,天竺黄5g,芦根20g,冬瓜仁20g,生薏苡仁15g,石菖蒲15g,菜服子15g,姜半夏6g,白前15g,络石藤15g。4剂。二诊:精神明显好转,恶心已止,咳嗽头背痛诸症均减轻,痰黄咯出不畅,纳食稍增,苔黄厚腻已退一半,效不更方,再……

    关键词: 厚腻苔 咳嗽 汗证 失眠
  • 血府逐瘀汤治验3则

    作者:孟惠改;段红梅;邢坤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笔者根据本方功效,用于治疗胸中血瘀为病机的多种疾病,皆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 中医中药治疗体弱儿进展

    作者:马效东;武晨亮

    体弱儿是指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反复疾病困扰而使生长明显受到影响的儿童,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城乡儿童保健工作要求》规定,体弱儿包括佝偻病活动期、中度以上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等.佝偻病属于中医学五迟、五软、鸡胸、龟背以及部分汗证和疳证范畴,早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已提出背偻、多汗、齿迟、发稀等与本病有关的证候,并提出"数见风日"的预防措施.

  • 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汗证60例

    作者:蔡小媚

    汗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表现不同分为自汗和盗汗,临床亦见自汗和盗汗兼有,多属气阴亏虚.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汗证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儿科汗证诊断标准.①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②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

  • 从脾胃论治小儿反复感冒汗证60例

    作者:卓家和;郑立升

    近年来,许多小儿易于汗出,易患感冒,且两者常互为因果,现代医学常责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注射丙种球蛋白曾一度成为时尚,但临床效果并不满意.我们自2000年至2005年采用芪术赤风汤加味治疗小儿反复感冒汗出者60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汗证50例

    作者:冯力伟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应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本病5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骨科术后气阴两虚型汗证的辨证施护

    作者:陈爱金;林洁

    汗证是骨科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或术后出血者更为多见,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疗法.中医认为,汗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降低了病人的舒适度,重则引起术后伤口感染,造成焦虑和紧张,从而影响病人术后康复.

  • 陈美华教授临证医案拾萃

    作者:谢胜伟

    陈美华教授是福建省老中医药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载.陈师精究临证,博采众长,并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圆机活法,应用自如.笔者有幸侍诊于前,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兹选医案4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 头皮痛 汗证 心悸 消渴
  • 《伤寒论》"汗证"的辨证

    作者:柴瑞震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汗证"的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了汗证中有汗出证、无汗证、多汗证、少汗证与汗解证五大类,在五类汗证中,共计汗证种别有48种之多,涉及条文90多个.由此说明,任何一个症状,在辨证论治中都有它的多面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同一个症状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一表现方式,正是形成这个症状时所存在的病因、病机演变的差异,从而提示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应对病人的每一个细节引起重视.

  • 国医大师路志正谈汗证

    作者:马秀文

    汗出本为生理现象,非其时、非常量、色味异常等为病态,病汗责之于虚实两端,阴阳气血之虚、风寒署湿火热痰瘀食滞之邪均可致汗,而湿热盗汗临床常见却易被忽视,尤其湿热兼有阴虚者甚多.路老通过临床病案分析,从理论到临床、从医理到药性、从体质到生活习性、从古至今、引经据典,启发临床思维,以言传身教.至宝不敢独享,以期广被恩泽尔.

    关键词: 医话 路老 汗证
  • 止汗合剂治疗骨科术后气阴两虚汗证318例

    作者:林清坚;肖丽春;黄常红;于小中;冯阳;王飚

    骨科手术病人,尤其是术中出血较多的病人,术后常见多汗,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疗法。我院骨科通过临床实践总结的协定处方止汗合剂,用于治疗术后多汗症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1990-2001年应用止汗合剂治疗318例骨科手术后多汗症病例。

  • 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汗证68例

    作者:李佳琪;宋立群;代丽娟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盗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每日1剂,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6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8.5%.结论: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能有效治疗自汗盗汗证,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汗证辨治浅析

    作者:侯美英

    汗证是汗液外泄异常的一种病证,多为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而致,临床上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之分,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之别,但以自汗、盗汗为临床常见病证,现结合笔者临证辨治体会,将其分述如下,望同道指正.

    关键词: 汗证 辨证论治
  • 脏腑辨证治疗汗证体会

    作者:艾志福;吴秋江;周步高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以汗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全身性汗出异常主要分为自汗、盗汗,局限性汗出异常主要分为头汗、手足汗、鼻汗、腋汗、心汗、阴汗及半身出汗等,此外,还有黄汗、血汗、战汗及脱汗之别.因此,汗证虽然一般预后较好,但临床病情复杂,要想取得好的疗效还须下番苦功,四诊合参,仔细辩证,谨慎施治.

  • 《临证指南医案》汗证诊疗思路探析

    作者:郭艳红;陈宝国

    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涉及汗证的医案进行分析,从汗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治疗思路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叶天士的汗证诊疗思路.

  • 论心病与汗证的关系

    作者:施恒;秦琬玲;岳美玲

    汗为心之液,心病病人多伴有异常出汗,通过对心病病机和汗证关系的原理探讨,明确心病与汗证的关系.

    关键词: 心病 汗证 病机
  • 浅述汗证证治

    作者:沈水杰;李春婷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五液之一,是阳气蒸腾津液从腠理出于体表的代谢产物.而汗出是机体功能活动中的生理现象,如《灵枢·决气篇》所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现就生理、病理之汗等浅述如下:

    关键词: 汗证 证治
  • 蒋小敏治疗汗证辨证思路与经验

    作者:卢雪莲;王蒙蒙;蒋小敏

    《素问·阴阳别论》日:“阳加于阴谓之汗.”即阳气蒸腾津液外泄于腠理谓之汗.若出汗的部位、时间,汗液的量、质、色、气味等发生改变,可作为许多疾病的前兆或者诊断依据,故对于临床疾病的认识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蒋小敏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辨证治疗汗证临床疗效确切,现将其辨证思路与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 辨治汗证1则有感

    作者:杨群;万丽玲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本文通过一例汗证患者的辨证论治过程来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说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 辨证论治 汗证 举隅
  • 陈瑞春从湿热论治汗证经验

    作者:胡珂;李明方

    吾师陈瑞春教授乃伤寒大家,擅用经方,亦活用时方.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见陈师以温病方治疗汗证,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370 条记录 10/19 页 « 12...78910111213...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