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文摘

    作者:

    2001-A-29 固定化硝化菌去除废水中氨氮工艺的研究采用聚乙烯醇(PVA)-硼酸包埋固定化法,选用PVA为包埋载体,粉末活性炭作为无机载体,包埋固定A/O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再经驯化过的硝化污泥,制定固定化菌颗粒,以流化床作为生物反应器,采用SBR运行方式对人工配制含氮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硝化菌寿命长达7个月以上;固定化硝化菌的呼吸活性由开始时的10.3mg/(L.H),终达420mg/(L.H)左右:NH4-N去除负荷为240mg/(L.H);当颗粒填充率为4%,进水NH4-N浓渡为35mg/ L 和65mg/L,反应时间分别为5h和9h时,NH4—N去除率皆可达99%以上;当进水C OD 浓度为230mg/L左右,NH4-N浓度为35mg/L左右,反应时间为4h,COD去除率在86%左右,NH 4-N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固定化硝化菌菌群的生长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2001-A-30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处理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1.5h、COD容积负荷为5.76kg/(m3 *d)条件下,均可实现90%以上的COD去除率;对NH3-N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0%以上。高MLSS 浓度(8000—10000mg*L-1)提供了内部厌氧环境,使膜生物反应器的T—N去除率可达50 %—60%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效,不受冲击负荷影响,操作管理方便。其生物反应器体积比常规生物处理方法至少可减少一半。2001-A-31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食品废水的应用采用由完全混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和板框式超滤膜组件构成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高浓度食品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处理效果及其对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的稳定性。膜组件装填面积为0.64m2,膜材质为聚醚砜(PES),膜截留分子为20000。结果表明, COD负荷在2~3kg(m3*d)时,膜出水COD去除率可达80%~90%;当COD负荷超过4~5kg(m 3*d)时,混合液VFA出现积累,COD去除率下降至70%。对SS、色度及细菌的去除率分别可达 100%、98%和99.9%。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水力停留时间应大于50h。2001-A-32 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过程精馏废液循环回用工艺的研究以玉米粉双酶法制备的糖化液为底物,采用酵母细胞自絮凝形成颗粒作为细胞固定化方法在有效容积1.5L小型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酒精精馏废液循环比条件下的连续发酵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酒精精馏废液“全循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产生了比较强的副产物抑制效应,但该工艺能够稳定操作,为酒精发酵行业彻底解决废液污染问题提供一条简便、可行的工艺路线。2001-A-33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研究”在国际上首创了一菌两酶、两步转化一次完成的酶法工艺,首次在生产规模条件下为我国β-内酰胺抗生系侧链原料的生产提供了优于全化学法的全酶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1-A-34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绿色荧光蛋白-蜘蛛拖牵丝融合基因在家蚕丝素蛋白基因中的插入,并获得了荧光茧。目前,正对获得的转基因家蚕进行基因鉴定和申请专利。2001-A-35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率先破译出“福氏2A”痢疾杆菌基因组遗传密码,这是我国第一个向国际上公布的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项目,也是当前我国已经完成的大生命体会基因组序列测定,其长度位居目前国际上已完成的微生物基因组的前列。2001-A-36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酶促转化法”生产L-色氨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试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该技术解决了工程菌在培养和传代过程中质粒不稳定的问题,产酸率和转化率达到国际文献报道的高水平,产业化条件已成熟。2001-A-37科研人员建立了大鼠的哺乳动物模型,构建了一种具有明显的降解胶原活性的酶及表达产物,并将这种胶原酶导入肝脏纤维化大鼠体内,成功阻止肝脏胶原沉积。若使用“糖化多聚赖氨酸”作为胶原酶向靶物将对肝病治疗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该项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2001-A-38 抗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单抗的制备及特异研究本研究应用家兔晶装体上皮细胞与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通过聚乙二醇(PEG- 4000)使被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同系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HAT选择性培养液培养,检测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中的抗体,筛选出呈阳性反应的杂交瘤细胞,又经3次甲基纤维素克隆化培养以保证单抗的特性,后将此单抗对人眼组织进行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证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抗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单抗,此单抗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人眼组织无交叉反应,为进一步导向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奠定了实验基础。2001-A-39 新型基因转染阳离子脂质体研究进展阳离子脂质体是继病毒基因转染载体后,近几年倍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新一类基因转染载体。本文就用于基因转染的阳离子脂质体载体的阳离子脂质、载体-DNA复合物、载体理化性质及载体肺部基因转染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阳离子脂质体载体在机体具有可自然降解,无免疫原性,可重复转染等优点,在肺部基因转染治疗中尤具优势,有一些研究报告对雾化吸入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转染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成果可喜。2001-A-40 CTLA-4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CTLA-4是在毒性T淋巴细胞DNA文库中发现的第4个特有基因表达产物,因其与CD28是同源基因并且两者能竞争性结合B7家族分子,故在免疫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CTLA -4结构与功能,研究了CTLA-4与B7家族结合研究,CTLA-4抗体及基因工程制品在医疗中的应用。目前应用广泛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肾毒性较强,CTLA-4 Ig则是目前所使用的抗移植排斥反应生物制剂中效用强、毒性低、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研究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移植排斥及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对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及相关化学合成药物意义深远。2001-A-41 人巨细胞病毒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于β家族疱疹病毒。HCMV蛋白酶在装配蛋白产生和病毒壳体成熟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HCMV蛋白酶可产生抗疱疹病毒药物。HCMV蛋白酶属丝氨酸蛋白酶类,以均二聚体为其唯一活性形式。其活性位点催化三联体的构成与典型的已知丝氨酸蛋白酶有明显不同。晶体结构数据显示HCMV蛋白酶单体只有一个结构域,由一个丝氨酸(Ser132)和两个组氨酸(His63和His157)构成催化三联体。HCMV蛋白酶对序列P5-P5’肽段(GVVNA/SCRLA)水解活性强;仍维护显著活性的小肽段为P4-P4’。目前有关HCMV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其中以底物抑制较引人注目。2001-A-42 人源性单抗新药ZDb正式上市用于肾衰患者移植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人源化单抗新药——ZDb在中国正式上市。它能结合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的白介素2受体,从而阻断白介素2及其受体的结合,终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临床资料表明,在原有免疫抑制方案中加入ZDb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仅为2.6%,且不增加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2001-A-43 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的细胞相容性评价蚕丝蛋白创面再生保护膜,适用于烧伤、创伤和整形取皮区等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目前通过专家鉴定。科研人员采用细胞增殖度试验和溶血试验,对这种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进行细胞毒性和溶血反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再生膜无明显细胞毒性存在,溶血率为1. 15%。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2001-B-1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深层培养巴西蘑菇菌丝体提取多糖蛋白的方法2001-B-2生长抑素基因工程体及活载体疫苗2001-B-3多肽药物的高效基因工程生产方法2001-B-4灵芝18吨罐深层发酵工艺2001-B-5可工业化生产的枸杞多糖提取纯化工艺2001-B-6超临界CO2萃取枸杞色互澡β-胡萝卜素的方法2001-B-7纳豆激酶的生产方法与用途2001-B-8一种快速高效发离和纯化重组腺病素相关病毒的方法与用途2001-B-9一种在大肠杆菌系统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方法2001-B-10海藻糖替代人血白蛋白保护微生物及微生物制剂2001-B-11利用藏红花多倍体细胞培养生产藏红花素类活性物质的方法2001-B-12抗凝血及组织相容性生物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方法2001-B-13抗肿瘤灵芝菌丝体糖蛋白复合物及其用途和制法2001-B-14基因重组人血小板第4因子及其新用途——一种安全有效的辐射防护剂2001-B-15灵芝α——(1→3) -D-葡聚糖羧甲基化衍生物及用途和制法2001-B-16一种适合于规模生产,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肝素及其制法2001-B-17一种蛹虫草变异菌株及其保健药品的生产方法2001-B-18一种新的人神经细胞嗅觉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序列2001-B-19具有造血刺激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CKLF-H1A及其变异体CKLF-H1B2001-B-20一种食管癌相关新基因DRC2的DNA、RNA及编码的多肽,以及应用重组技术生产这种多肽的方法2001-A-44新型溶栓剂葡萄球菌激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葡激酶的溶栓作用机制,包括与纤溶酶等因子的结合与作用,葡激酶的高级结构,抗原性问题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有关葡激酶作为新一代溶栓剂的研究成果。就目前临床应用情况看,在小规模急性心梗治疗中,15mg的重组葡激酶,30分钟内静脉注射,90分钟后冠状动脉再灌注,血浆中血纤维蛋白酶原、纤溶酶原和α2-抗纤溶酶的水平基本无变化,没有发生系统性的纤溶激活。进一步指出利用蛋白质工程和分子进化工程等手段将会构建出可用于临床的较为理想的葡激酶突变体。2001-A-45雅致枝霉高产γ-亚麻酸突变株的选育以雅致枝霉AS3.3456为出发菌株发酵生产γ-亚麻酸,经过2次5-氟尿嘧啶、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得到变异株TE-15,其菌体生物量提高了10.12%,产脂率提高了58.88%,γ-亚麻酸产量提高了117.28%,达到1079.95m g/L,已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2001-A-46酶促生产结构化脂质结构化脂质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并且是用人工方法生产的三酰基甘油,主要分成MLM型、SLS型、LML型、MLS型等类型。膳食中的三酰基甘油被脂酶水解为肠道中的sn- 2单酰基甘油和脂肪酸,水解产物被人吸收,并在肠道的粘膜细胞中转化成新的三酰基甘油。在sn-1和sn-3两处都含有短链或中链脂肪酸,并且在sn-2处含有长链脂肪酸的各种型号的结构化脂质可以有效地提供易于人体吸收的各种脂肪酸,作为营养素、功能性类脂物和药物,治疗特殊的疾病及代谢病症。2001-A-47鱼油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酶促强化法长链ω-3不饱和脂肪酸(PUEA),特别是EPA、DHA和DPA对人类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药品与保健食品工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PUFA,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还对水解、酸解、酶解、酯-酯交换、酯化等酶促强化法分别作了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强化效率,提出了包含两种或更多的脂酶催化反应的连续操作法。2001-A-48利用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制备CPPs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简称CPP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但是目前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还是用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或β-酪蛋白来获得。胰蛋白酶价格比较昂贵,用其进行工业化生产必定增加成本。改用价格十分廉价的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得到了和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同样的产品。2001-A-49一种抗癌转移的基因工程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经建立癌细胞从血管内向血管外转移的外渗和从血管外向血管内转移的内渗的动物模型,并用实验证明NDPK能够抑制和逆转癌细胞的外渗和内渗等机理,提供一种抗癌转移的基因工程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历经基因克隆,构建高表达质粒,重组菌发酵和NDPK的分离纯化,获得纯度为97%以上,酶活性为800U/mg,分子量为17~18kD的单体蛋白即为NDPK重组蛋白。NDPK重组蛋白能阻止肿瘤病人死亡,延长病人生命的抗癌转移药物。2001-A-50治疗肝癌的基因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治疗肝癌的基因药物是在已知的目的基因上通过多聚左旋赖氨酸(PL)与肝细胞导向分子ASOR 连接。由于ASOR对肝细胞中乳糖蛋白分子存在特异性,实现靶向转染和靶向表达。为制备上述药物,首先将ASOR与PL在EDC、pH7.2条件下反应,制成ASOR-PL复合物,然后再与目标基因充分混合,利用两者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本发明提供的基因药物对肝细胞具有特异性。2001-A-51人尿胰蛋白酶抑制物制剂及其生产方法一种人尿胰蛋白酶抑制物(HUTⅠ)制剂,它基本上不含病毒基因组,以及一种用于生产该HUT Ⅰ制剂的方法,它包括使用一种多孔膜过滤含有HUTⅠ的溶液,所述的多孔膜平均孔径为1nm ~100nm,所述的含有HUTⅠ的溶液已经在充分去除可能污染物病毒的传染性和基本上不使人尿胰蛋白酶抑制物失活的条件下处理过。由于制剂中HUTⅠ没有被降解,因此能够生产高度安全的HUTⅠ制剂,该制剂不含污染病毒并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2001-A-52L-亮氨酸工业化试验研究。经采用2立方米和5立方米罐发酵装置试验,连续三批产酸率为1.5%以上,高达到1.81%。2001-A-53 含纳豆激酶的溶血栓新药研制成功。已筛选出两株产纳豆激酶活性高的菌株,探索出液体发酵罐生产纳豆激酶的适应条件,建立了分离提取纳豆激酶的生产工艺,并纯化出纳豆激酶的主要活性部分,制备出纳豆激酶干粉,完成了对家兔动脉血栓溶解作用试验,效果明显。克隆了纳豆激酶基因,并完成了NDA测序,获得了一株分泌纳豆激酶的基因工程菌,建立了用工程菌生产纳豆激酶的生产工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