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脉1号胶囊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的影响

    作者:陈朝;黄一挚;伍小燕;黎奔;陶文;郭建文

    目的: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SCs )对靶器官植入是干细胞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研究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 NMYH)胶囊对BMSCs移植大鼠脑缺血区后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0只SD 大鼠分为模型组(无血清 L-DMEM +等渗盐水)、BMSCs 组(细胞悬液+等渗盐水)、NMYH 组(无血清L-DMEM+NMYH)、BMSCs+NMYH组(细胞悬液+NMYH)。每组根据取材时间点又随机分为7 d、14 d、21 d组,每组每个时间点均为5只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第3代BMSCs,将氯甲基苯甲酰氨标记的BMSCs立体定向移植至大脑纹状体区,于移植后7、14、21 d灌注取脑,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存活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结果第14天,BMSCs+NMYH组的荧光吸光度为1.61±0.25,较BMSCs组(1.23±0.17)显著增加(P<0.05);第21天,BMSCs+NMYH组的荧光吸光度为0.36±0.09,较BMSCs组(0.23±0.09)显著增加(P<0.05);第7、14、21天,BMSCs组、NMYH组和BMSCs+NMYH组CD34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增加(P<0.01);第7、14、21天,BMSCs+NMYH组CD34的表达较BMSCs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移植后的BMSCs能在脑组织内存活,分化,并向缺血区迁移,而NMYH可促进BMSCs移植后的存活,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缺血区微血管再生,从而能增加移植细胞区域的血供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脑脉1号对大鼠缺血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伍小燕;陈朝;郭建文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对大鼠脑缺血区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BMSCs移植组、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组.于造模后7,14,21 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缺血后7,14,21 d,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较模型组均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均优于BMSCs移植组(P<0.05).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治疗组高于BMSCs移植组(P<0.05).微血管直径、面积联合治疗组>BMSCs移植组>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促进缺血区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促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吉祥;李贵福;罗望池;尤劲松;陈发军;石尧;马朝晖;张佛明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PN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平均随访18月。结果:18例患者发病时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中西结合治疗后,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结论:PNSAH临床表现平稳,放射学检查独特,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