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云南高原山区人群血防健康素养部分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防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6~65岁居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掌握血防知识、防治态度、防治行为的水平和程度。对调查对象采用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无血吸虫病史居民防治行为正确率高于有血吸虫病史居民,无病史居民做到圈养家畜占调查人数的比例高于有病史居民;知道接触疫水会感染血吸虫病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1500元人群为高,知道牛可以传播血吸虫病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3000元人群为高;能够对家畜进行圈养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3000元人群为高;知道血吸虫病、牛可以传播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对健康有害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均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今年没有放牧过牛羊和今年接触过河流、水沟或田地里的水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今年曾经在田地里种过菜或割过草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小学文化人群为高;认为血吸虫病可以预防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曾有血吸虫病病史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不识字人群为高。结论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对鹤庆县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今后如何做到防治策略和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在制定策略和措施时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
改水改厕在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 总结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粪水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方法 收集鹤庆县1954~2009年不同时期在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粪水管理的情况和分析收到效果. 结果 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在粪便管理上经历了由“简易厕所”到“卫生厕所”再到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沼气厕所的过程,在饮用水安全管理上经历了使用井水、土自来水到使用自来水的历程.1954~1991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由1955年的50.66%降为1991年的1.10%,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由1958年的8.98%降为1991年的0.11%.199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降为0.40%,2000年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为0.13%.2001~2009年进一步推广了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池和自来水的建设,全县疫情明显下降,200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降为0.03%,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降为0.05%. 结论 鹤庆县在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重视粪水管理工作,通过管粪、管水,降低了血吸虫对人畜的感染和危害,对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广泛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改水改厕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加快血吸虫病的防治进程.
-
云南省鹤庆县1954~2011年晚期血吸虫病防治回顾
目的 总结鹤庆县防治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的成绩和经验.方法 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和1954~2011年不同时期开展防治晚血的情况、资料和收到效果,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鹤庆县是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县之一,2009年全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2011年尚存有钉螺面积963273 m2,查出血吸虫病人2人,现存晚血患者116例,病畜4头.1958、1966、1977、1992、2005、2011年全县晚血病例分别为458、349、410、378、92、116例,晚血患病率分别为0.57%、0.43%、0.34%、0.25%、0.06%、0.07%,1958年以来晚血病人数逐渐减少;全县历次调查出的晚血病例均以女性占多数.全县2011年晚血患病率较1958年下降87.10%,辛屯镇、草海镇、金墩乡和松桂镇2011年分别较1958年下降了89.30%、91.56%、75.68%和96.51%,朵美乡较1958年下降100.00%.结论 鹤庆县在不同的防治阶段把晚血救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晚血防治成效显著.应继续坚持做好晚血救治工作.
-
2014年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鹤庆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高原峡谷)和阻断(高原平坝)的地区,各抽取2个行政村,在抽样行政村中选择近期疫情重、易反复的1个自然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4个监测自然村进行病情监测,没有查到血吸虫患者病畜;对监测村野外收集野粪进行孵化,没有发现血吸虫毛蚴;对查到活螺进行解剖,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鹤庆县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应突出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新模式,有效控制主要的传染源,加强流动人畜的监测与管理,加大控制钉螺的力度.
-
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社会因素对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与控制的影响.方法 收集鹤庆县1954-2011年不同时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资料和相关社会资料.结果 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从开始防治到实现传播控制的时间为32.3±10.7年,实现传播阻断的时间为43.6±6.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的高原平坝地区达到传播阻断村数比例高于峡谷地区,传播阻断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小学以上人数占总人口比例高于传播控制地区.原来疫情重的地区达到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的地区达到传播阻断村数的比例高,由开始防治到达传播控制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防治工作开始较早的流行村和防治停顿年限短的地区达到传播阻断村数的比例较大.结论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影响着当地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控制水平,血防策略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
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分析
目的 总结鹤庆县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应用性研究的成绩和经验.方法 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和1980-2010年在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的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的有关应用性研究资料和取得效果.结果 1987年鹤庆县开展<大山区消灭传染源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研究>课题,采用化疗加感染性螺点灭螺的防治措施,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5.23%下降为2.61%.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施控制传染源的策略后,2009年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实现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2010年全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08%.结论 鹤庆县开展的血吸虫病应用性研究对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何通过进一步努力达到传播阻断尚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有必要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
-
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型血吸虫流行村特殊环境钉螺分布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血吸虫流行村离村民居住地较远的特殊环境中的钉螺分布及海拔.方法 2010-2011年成立调查组对海拔相对较高的金墩乡磨光、西甸2个行政村可疑有螺环境和特殊环境开展查螺,查到钉螺建好调查卡,捕获框内钉螺,分袋包装,带回室内用压碎法检查其感染性.结果 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地区山脉较多,有泉眼、小片沼泽地和荒浸地,为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磨光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2 406±11.9m的环境1处,钉螺面积为1 334 m2,调查49框,查出有螺框9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8.37%,查到钉螺107只,全部为活螺,活螺平均密度为2.18只/0.11 m2,活螺高密度为14只/0.11 m2.西甸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较高的环境3处,高海拔高度为2 371 m,钉螺面积3 651.8 m2,有螺框出现率21.76%,活螺平均密度为1.81只/0.11m2,活螺高密度为25只/0.11 m2.捕获钉螺用压碎法检查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鹤庆县为高原峡谷,地形复杂地区均查出有钉螺分布,开展查螺的范围,不应只是历史有螺的范围,还应包括辖区内可疑有钉螺孳生的环境.
-
鹤庆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 总结鹤庆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方法 收集全县2004-2008年开展血防工作的资料,了解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结果 2008年全县免疫学阳性率为5.51%,人群感染率为0.05%,2006年以来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未发现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008年全县家畜感染率为0.04%,其中牛群感染率为0.06%;全县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明显下降,阳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2004-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8年降为零;全县流行区的一、二、三类村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四、五类村逐年增加,疫情显著下降.结论 积极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促进全县防治工作进程.
-
鹤庆县西甸村不同对策防治血吸虫病效果纵向观察
目的 总结鹤庆县西甸村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效果.方法 收集西甸村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1970-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查治病、查灭螺资料,不同时期采用的防治对策、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西甸村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25.93%,1982年下降至1.81%;1987年人群感染率回升到13.26%,1990年下降至2.61%;1995年人群感染率又回升到15.81%,1999年下降至2.62%;2002年人群感染率又再回升到15.77%,2008年下降至3.11%,牛感染率下降至0.20%.通过反复开展查灭螺工作,2008年钉螺面积下降为99 277 m2.结论 西甸村经过几十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防治经验表明血吸虫病控制是一项需要长期持之以恒、不解努力的任务,要坚持不懈,才能巩固防治取得的效果.
-
鹤庆县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回顾
目的 总结鹤庆县50余年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鹤庆县1954-2008年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情况,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1954-1991年的卫生宣传使疫区人民群众认识到血吸虫病的危害,激发了干部、群众与血吸虫病作斗争的信心;1992-2000年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阶段的健教工作对强化全民血防意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1-2008年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阶段的健教工作在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再次掀起了重视血防、参与血防的新高潮.结论 健康教育工作在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先导作用日趋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让人们做到自觉地避免血吸虫感染和积极主动地参加血吸虫病防治决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需要长期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方能达到预期目的.
-
农业生产布局对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
目的 了解农业生产布局对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方法 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基本情况,包括血吸虫病防治的历史资料、疫情现状、农业生产布局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全县5个农业生产布局分区中血吸虫病原来疫情以坝区粮畜渔桑区为严重,流行村数、流行区人口数、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称晚血)人数、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占全县流行区的比例分别为70.91%、79.16%、88.66%、95.22%、86.42%,1970年该区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34.77%.2011年全县查出的血吸虫病人、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经济收入高的坝区粮畜渔桑区,现在血吸虫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血吸虫病人和钉螺面积主要分布在山区粮林牧副区.按水田占耕地比例的大小分析,血吸虫病原来疫情随水田占耕地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目前的晚血病例主要分布在水田占耕地比例>60地区,病人分布在<60地区,水田占耕地比例>60地区的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74.54%,随水田占耕地比例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逐渐减小.2011年全县流行区稻田、秧田、菜地、桑地、沟道、草地、库塘、果园各类环境螺情指标差别较大.结论 鹤庆县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种植结构对血吸虫病流行及控制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新农村建设,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