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融合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

    作者:周德春;程跃;吴庆鸣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融合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02-2014-04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融合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19例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28~75岁,平均51.5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打击伤2例;均有颈痛、颈部活动受限,但无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伤后6~21 d,平均12 d,行一期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植骨内固定术,3例一侧椎动脉高跨者用椎板钉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骨折复位、内固定及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价骨折复位、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骨折复位满意.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14.2±4.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7.5±2.8)个月,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2.4)个月.手术后患者颈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自术前的平均(7.5±1.1)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寰枢椎不稳、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植骨融合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近期临床疗效肯定,但对寰枢椎的旋转活动有一定影响.

  • 40例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韩学忠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与后外侧植骨相结合运用于胸腰段脊椎发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并持续随访的4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并融合后外侧方植骨合并疗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疗程后比较这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的变化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椎楔变角、骨融合等临床指标,此外,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进行相应比较,也对ODI进行相应评分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后、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Cobb角、椎楔变角较术前显著变小(P<0.05),骨融合比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A、B、C、D、E级各例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例出现内固定不稳,术后6个月5例出现并发症,主要是慢性骨位疼痛.结论:对于腰胸段脊椎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外侧植骨结合后路钉棒系统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采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后路钉棒结合改良 Stoppa 入路重建板治疗骨盆 Tile C1型骨折

    作者:贺云;余鹏;吴波;张云峰;闵捷;段洪

    目的:总结和探讨后路钉棒结合改良 Stoppa 入路重建板治疗骨盆 Tile 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结合改良 Stoppa 入路重建板治疗骨盆 Tile C1型骨折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8~49岁,平均36.6岁。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1 d,平均7 d。C1.2型7例, C1.3型16例。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术后记录并发症,术后1周内 Matta 骨折复位评价,术后1年 Majeed 功能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13±2.11)个月。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0 min (前路60 min,后路80 min);术中失血量100~800 mL,平均350 mL(前路120 mL,后路230 mL),所有病例未采用自体血回输,部分术后少量输血。术后1周摄片,Matta 骨折复位评价:优20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91.3%。术后1年Majeed 功能疗效评价,优19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5.6%。术后1年内所有骨盆骨折均愈合。结论采用后路钉棒固定结合前路改良 Stoppa 入路重建板固定术式使骨盆 C1.2和 C1.3型骨折治疗变得简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