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

    作者:徐红艳;王其玉;柯洪丽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区域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各25例,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内瘘闭塞、狭窄、感染和动脉瘤等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内瘘大横径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发生狭窄、动脉瘤和内瘘大横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2组患者内瘘发生闭塞和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 不同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吴磊;张璜

    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区域穿刺组各150例.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及两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无痛、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区域穿刺组(P<0.05),而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法较区域穿刺法可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小琴;甘晓英;李美秀

    目的 比较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以便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40例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观察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将2009年1月以前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血管瘤形成、血栓形成和内瘘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管瘤形成、血栓形成和内瘘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绳梯穿刺法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临床上可优选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

  •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思路构建

    作者:杨国彬;熊重祥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透析中心门诊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3例)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23例)采用阶梯穿刺法进行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3.0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17%)(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阶梯穿刺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血液透析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临床血透穿刺方法。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杨晓妮

    目的:探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临床影响情况.方法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院内实施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前后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区域穿刺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比两组患者穿刺完成后穿刺点的渗血情况,患者穿刺过程中焦虑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后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焦虑(SAS)及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穿刺过程中选择钝针扣眼穿刺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有利于整体穿刺质量的提升,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