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495例面部皮炎的斑贴试验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门诊确诊的495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9.49%,其中老年组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居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其中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硫酸镍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8.47%的病例同时存在3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是本地区面部皮炎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卡巴混合物和硫酸镍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对面部皮炎寻找致敏原及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分析红光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
目的:分析红光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实施诊治的58例面部皮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法纳入联合组与参照组(n=29).为两组患者均应用红光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为96.55%,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为79.31%,组间差异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疾病复发1例,参照组患者中疾病复发4例,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红光与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治疗面部皮炎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
胶原贴敷料辅治面部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胶原贴敷料敷面和静脉注射抗组胺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敷面和静脉注射抗组胺药物,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 治疗2周和3周后,观察组患处积分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胶原贴敷料敷面辅助治疗面部复发性皮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面部皮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女性面部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女性典型面部皮炎患者15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A组采用黄藤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用氧化锌软膏覆面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平均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而观察B组临床疗效、平均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P均<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黄藤素注射液肌肉注射和氧化锌软膏覆面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女性面部皮炎安全有效。
-
从胃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4则
本文所论从胃论治是指泻胃火及化湿和胃.酒渣鼻、痤疮、面部皮炎、面部血管性水肿等面部皮肤病证属胃中热盛、脾胃伏火、胃热兼阴虚火旺、感寒湿滞者,选用泻胃火及化湿和胃之剂,可获满意疗效,现举验案4则简述之.
-
普济消毒饮加减方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面部皮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加减方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 A组使用蓝科肤宁治疗,B组使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方治疗,C组使用蓝科肤宁联合普济消毒饮加减方治疗。治疗10 d后对比3组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51.7%,B组为53.3%,C组为8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于A、B组;皮肤瘙痒评分比较、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于A、B两组。结论:普济消毒饮加减方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面部皮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
中药冷喷治疗面部皮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冷啧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冷喷、局部外涂氧化锌软膏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局部外涂氧化锌软膏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冷喷治疗面部皮炎安全有效.
-
面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皮炎260例临床分析
面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的面部皮炎较常见,并且近年有增多趋势[1],为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现对我院门诊1999年4月~2000年4月资料完整的260例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除湿止痒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皮炎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除湿止痒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面部皮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除湿止痒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地奈德乳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除湿止痒软膏和地奈德乳膏的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部皮炎患者通过采用除湿止痒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面部皮炎109例疗效观察
面部皮炎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各异,但采用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文献报道极少.我科美容中心自1995年以来,采用该法治疗面部皮炎109例,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现报道
-
面部皮炎斑贴试验98例分析
目的:探讨面部皮炎接触性变应原的特点.方法:采用"百亿"斑贴试验变应原对98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检测.结果:98例患者总阳性率为58.16%.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白降汞、橡胶4.结论:面部皮炎可能与刺激、光照及Ⅰ型、Ⅳ型变态反应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面部皮炎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对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药物联合低温喷雾治疗面部皮炎9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低温喷雾配合药物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方法96例面部皮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氯雷他定,赛庚啶,维生素B6等,治疗组增加低温喷雾疗法.采用台湾产Chliti-na冷喷机,洁面后用纱布保护眼睛,喷雾蒸气10 min,每日1~2次,1周为1疗程,1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6%,对照组治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低温喷雾配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无不良反应.
-
面部皮炎类疾病皮肤屏障状况及CE、KLK5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面部皮炎类疾病临床症状、皮肤屏障的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分为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dependent dermatitis,HDD)组、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组、化妆品不耐受(cosmetic intolerance,CI)组和对照组,以量表评估疾病组症状,仪器测量各组角质层含水量(stratum corneum water content,SCWC)、皮脂、pH、经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和浅表微循环,免疫荧光评估鳞屑中不成熟角质套膜(cornified envelope,CE)比例,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鳞屑中人组织激肽释放酶5(kallikrein 5,KLK5)含量.结果 纳入136例(HDD 38例,SS 53例,CI 15例,对照组30例),多数患者量表评分为中、重度;较之对照组,疾病组的SCWC、皮脂低(P<0.05),pH、TEWL和浅表血流量高(P<0.05),不成熟CE比例高(P=0.011),KLK5含量低(P=0.000);上述指标各疾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病因的面部皮炎的临床症状、皮肤屏障损伤无差异;面部皮炎中CE发育可能受到抑制,KLK5表达下调;CE荧光染色可用于评价面部皮炎皮肤屏障状况.
-
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
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本文所述之面部皮肤病证多为肺经风热,肺失宣降,湿热浸淫,痰湿蕴结.治宜疏风清肺,化湿祛痰.所用中药以泻肺、清肺、清热解毒、利湿化痰为主,常用桑白皮、枇杷叶、黄芩、金银花、陈皮、桔梗、猫爪草、茯苓等.
-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半导体激光在面部皮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半导体激光在面部皮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面部皮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水平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前皮损面积、红斑、脱屑、瘙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红斑、脱屑、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7.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半导体激光用于面部皮炎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机体免疫,值得推广应用.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皮炎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 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所接诊的120面部反复性皮炎病患,按奇偶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照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病患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病患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05);经治疗后随访1月和6月发现,试验组病患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面部皮炎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复方甘草酸苷片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病患面部炎症反应,帮助其皮肤组织修复和再生,降低复发几率,具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面部皮炎 疗效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将入选的134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涂,2次/d,同时给予地氯雷他定片8.8mg,1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地氯雷他定片8.8mg,1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1周判定疗效.结果 1周后,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9例,有效4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51.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4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7.1%;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治疗面部皮炎安全可靠.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面部皮炎 疗效观察 -
皮肤屏障与玫瑰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 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的角质层位于表皮外层,曾被大家认为是无用的死亡细胞形成的结构.然而近年的研究却发现,角质细胞及其细胞外成分彼此紧密嵌合,形成了特殊的砖-墙结构,为皮肤提供屏障功能.这个结构为人体提供了一个渗透屏障,可以防止皮肤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让人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抗微生物屏障,在鼓励正常菌群繁殖的同时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现已发现,多种皮肤疾患与异常的皮肤屏障功能有关,如特应性皮炎、鱼鳞病、银屑病以及面部皮炎.研究显示,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可能不仅是上述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是作为重要的始动因素.
-
面部皮炎的病因及加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面部皮炎患者的致病因素及病情加重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对症治疗.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面部皮炎患者162例,对其进行面部斑贴试验,设置专门的问卷调查量表,调查内容包括生活习惯、使用化妆品、使用外用药、是否过敏等,后总结面部皮炎的病因及加重原因.结果 162例患者中接触性皮炎,面部皮炎致病因素主要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季节性皮炎以及原因不明四种,162例患者中因以上四种原因引发的面部皮炎分别为54例、15例、12例、81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3.3%、9.3%、7.4%、50%.其中接触性皮炎中,以化妆品原因所导致的皮炎显著,共有58例,占总数的35.8%.结论 面部皮炎的病因中以接触性皮炎常见,其次是化妆品过敏和外用药,在皮炎加重因素中外界粉尘、干燥的工作环境、食物过敏等主要因素,患者需要格外注重这些因素对皮肤的损坏作用,做好预防性措施.
-
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面部皮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能窄谱红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评分、皮肤红斑量、TEWL、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评分、皮肤红斑量和TEWL比较上,治疗后临床评分中的主观症状积分、客观症状积分以及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皮肤红斑量和TEWL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人数为41例,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总有效人数为35例,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自信和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