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旋毛虫属分类及其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娜;田建丽;陈晓宁;路国兵;高云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旋毛虫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人及150多种哺乳动物,呈全球性分布[1].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旋毛虫病感染者大约有1 100万[2].近几十年以来,人们一直努力将其控制或消灭,但目前在很多国家仍常有该病的暴发,现已被列入再度肆虐的疾病[3].旋毛虫被定名起,到目前一直被认为该属存在种群复合体,研究发现[4-5]:不同地区的旋毛虫分离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繁殖力、对宿主的感染性及致病性等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很多学者在旋毛虫的分类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许多新的旋毛虫隔离种的发现,以及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在旋毛虫新隔离种的鉴定和分类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许多新的旋毛虫隔离种逐渐被发现,同时也为传统的分类学方法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旋毛虫属种分类的研究对旋毛虫病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临床学、预防学以至终控制和消灭旋毛虫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旋毛虫病McAb快速ELISA诊断盒的应用研究

    作者:师晓鸥;宋铭忻

    本试验应用McAb快速ELISA诊断盒,对感染了4个旋毛虫隔离种的猪定期检测其血清中抗体出现情况.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和猪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在感染24天后、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31天后,可在猪血清中检出抗体;在抗体出现时间上前二者较后二者早7天左右.

  • 旋毛虫各隔离种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研究

    作者:师晓鸥;宋铭忻

    旋毛虫各隔离种感染猪后,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其它各类细胞无明显变化,嗜酸性粒细胞于感染后7天开始升高,16天左右达高峰,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T.spiralis)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始终高于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n-v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旋毛虫病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