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属悬臂粱式口周肌压力传感器的研制

    作者:张新海;刘国勤;陈骏;赵海军;张庆福

    研制一种基于金属悬臂梁的口周肌压力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力学信号转换元件,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对其防水性能、温度补偿功能等指标进行测试,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高精度、高灵敏度、防水性能良好的特点,可用于多种微弱压力信号的采集.

  • 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口周肌压力

    作者:冷军;段银钟;金军;李永明;李靖

    目的:研究骨性反牙合患者的口周肌压力特征,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方法:以20 名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了姿势位时上下切牙区、尖牙区、磨牙区颊(唇)舌侧口周肌压力.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了上下磨牙区舌侧口周肌压力外,骨性反牙合组中的口周肌压力大于对照组中对应区域口周肌压力(P<0.01).骨性反牙合患者同一牙弓内左右两侧口周肌压力值无显著性差异,各测量区域颊侧压力均大于相应部位的舌侧压力(P<0.01);除了尖牙区唇侧外,上下对应区域口周肌压力下颌大于上颌(P<0.01);各牙位口周肌压力中,下颌唇侧的口周肌压力大(P<0.01).结论:牙颌形态影响口周肌压力的大小,骨性反牙合患者口周肌压力的显著的特征为姿势位时下切牙唇侧肌压力值大.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后口周力变化

    作者:冷军;段银钟;王乐文;李永明

    目的: 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后的口周力变化,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例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治疗前后姿势位的上下切牙区、尖牙区、磨牙区的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 结果: 治疗后,在所测的各牙位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中,治疗前大的下颌唇侧的口周肌压力下降为显著,口周力分布以下颌磨牙区颊侧压力大. 治疗后上下颌各区域唇颊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除上下颌磨牙区域舌侧压力大于治疗前(P<0.01)外,治疗后其他各区域舌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 结论: 口周力会因牙颌形态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是决定口周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