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肠闭锁42例

    作者:葛芙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2例先天性肠闭锁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十二指肠闭锁7例,空肠闭锁10例,回肠闭锁25例;Ⅰ型16例,Ⅱ型6例,Ⅲ型19例,Ⅳ型1例;行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5例,行肠侧侧菱形吻合术6例,行肠切除端端或端斜吻合术29例,肠管裁剪端端吻合(Tapering整形术)2例.结果 术后吻合口梗阻4例,吻合口瘘2例,切口裂开3例.术后死亡3例,弃医2例.治愈37例,治愈率88%.伴发畸形19%;随诊3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肠闭锁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先天性肠闭锁352例诊治体会

    作者:彭荣;杨星海;张伊凡;丁锋;黄姗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作者收治352例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患儿临床资料,闭锁部位:十二指肠84例(24%),空回肠236例(67%),结肠32例(9%).结果 352例中,治愈320例,治愈率91%,死亡12例,20例放弃治疗.并发症:吻合口漏14例(4%),粘连性肠梗阻74例(21%),切口感染18例(5%),肺炎32例(9%).结论 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诊断不难,十二指肠闭锁可在产前做出诊断,应根据临床特点选择手术方式.

  • 先天性肠闭锁与肠神经系统发育

    作者:戴春娟;詹江华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肠闭锁的特征是肠管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停滞,表现为一处或多处肠管发生闭锁,目前病因不清,空化不全和血液循环障碍是其两种主要学说.自从Louw和Barnard[1]在1955年关于肠闭锁病因学的实验工作建立以后,胚胎期血液循环障碍被普遍接受为造成这种畸形的主要病因.但是,近一些关于肠闭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实肠闭锁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存在发育不良.现将肠神经系统发育及肠闭锁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先天性小肠闭锁肠壁肌层病变和肌动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牛丽文;林智峰;陶强;邹音;邓庆强;徐维;黄金狮;雷斌

    目的了解小肠闭锁肠壁平滑肌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肠壁S-100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以6例相同年龄,死于与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组,观察小肠闭锁两端肠壁平滑肌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蛋白和α-SMA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环肌层明显肥厚;随着远离闭锁盲端,肌层内S-100和α-SMA阳性染色数量或强度逐渐增多或增强,环肌层肥厚程度逐渐减轻.闭锁近端14cm处、远端4cm处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3例闭锁近端2cm处肠壁环肌层散在分布片灶状、限局性平滑肌空泡样变性,呈α-SMA染色阴性,空泡样变处环肌层变薄.结论小肠闭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肠壁平滑肌存在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平滑肌空泡样变可能是肠平滑肌进一步严重损害的早期表现,这些变化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手术时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以上,而远端肠管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