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素问经注节解》咀华
<素问经注节解>(以下简称<节解>)系清初医家姚止庵撰.姚氏自明亡后,无志当世,去儒为医,医药之书靡不精研,而尤殚精于<内经>,历时7年完成此著.<节解>以王冰次注<内经>为底本,参以诸家之注,既探赜<内经>精义,又能切于实际,注语明快,不少见解独具特识.余反复研读含咀,获益良多,爰举数端,以资交流.
-
《素问》"肝为语"探析
"肝为语"语出《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1,2],其所论"五气所病"是:"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就五气所病而言,历代医家对于"肝为语"的认识较多,著名的有:高世《素问直解》注:"语,多言也."姚止庵《素问节解》注:"语者,所以畅中之郁也,肝喜畅而恶郁,故为语以宣畅气机之郁."
-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临证体会
唐代王冰对“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注释为:“高,膏也。梁,粱也……膏粱之人,内多滞热,皮厚肉密,故内变为丁矣……所以丁生于足者,四支为诸阳之本也。”意思是膏粱厚味太过,会生疔于足。此注解却被很多医家所诟病,如以宋代林亿、明代吴昆、清代姚止庵为代表的医家认为膏粱厚味太过,能生大疔,不只在足。还有以清代胡澎为代表的医家认为是文字有误,当以校勘。笔者发现目前通行的教材也多反对王冰的注解,但通过近所诊治一糖尿病足患者,观王冰之所注,似乎也颇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