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α糜蛋白酶应用于负压封闭技术管道阻塞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α糜蛋白酶混合生理盐水的冲洗灌注液对VSD管道堵塞的冲洗灌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VSD术后堵管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经管道缓慢注入冲洗灌注液,保留15~20min后用负压将冲洗灌注液引流出,每天1次,连续3 d.冲洗灌注液的配制:观察1组(n=20)为50 mL生理盐水+注射用α糜蛋白酶 12 000 U;观察2组(n=20)为50 mL生理盐水+注射用α糜蛋白酶6 000 U;对照组(n=40)为50 mL生理盐水.比较各组管道复通的成功率和堵管复发率.结果:观察1组管道复通的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堵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适当浓度的α糜蛋白酶冲洗灌注液可有效地解决导VSD管道堵塞及复堵,保持管道引流通畅,利于清除坏死组织和刺激肉芽软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的机率.
-
预防VSD术后引流管堵塞的护理
目的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三种不同护理、及其防止引流管堵塞和延长负压封闭引流时间的效果对比.方法 收集33例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的病例,随机分为冲洗组、滴注组及对照组三组,三组患者的引流管分别采用冲洗、滴注及常规处理,记录每次的引流时间及引流管堵塞次数,以便对比.结果 相比之下,冲洗组、滴注组较对照组的引流时间延长,堵塞发生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实行引流管冲洗术或灌洗术者,可防止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通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 引流管冲洗 引流管滴注 引流管堵塞 -
末端预留导管法在防止负压封闭引流术引流管堵塞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末端预留导管法在防止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引流管堵塞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软组织缺损创面,分为观察组74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负压封闭引流术常规基础上在末端预先放置头皮针接头,作为备用冲洗导管.观察两组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堵管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末端预留导管法能有效控制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堵管发生,提高负压封闭引流术使用时间,为创面愈合提供更好条件.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介绍了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常见并发症有引流管堵塞、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预防措施.
-
持续冲洗防止VSD负压封闭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防止VSD负压封闭引流管堵塞不同方法的比较,探讨预防VSD负压封闭引流管堵塞发生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使用VSD引流患者共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VSD组)、持续冲洗组.观察各组引流管堵管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持续冲洗组对防止VSD负压封闭引流管堵塞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冲洗防止VSD负压封闭引流管堵塞效果显著.
-
胸膜腔引流管临床常见堵塞原因分析
近3年来,我院留置胸膜腔引流管346例,现将引管堵塞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排除方法分析介绍如下.
-
对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接受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内在景德镇三三五医院外科接受VSD治疗的4例创伤患者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VSD治疗.同时,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治护,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更低,其住院的时间更短,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VSD治疗的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其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 [关键字]负压封闭引流术 引流管堵塞 综合护理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对12例烧伤患者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12例术后引流均通畅,血性引流液4 d后逐渐减少,15 d后拆除引流,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良好.提出加强负压引流的观察及护理,保持适当负压,及时处理阻塞、漏气等是其护理要点.
-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堵管失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方法或技术,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首创,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推荐到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problem wounds[1],经过近10年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VSD已成为处理这些创伤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