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 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聪;钟景贤;刘春梅;周澄波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 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接受IC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 45只眼),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2.50±5.35)D,柱镜(-2.25±0.75)D,观察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1.0,平均0.75±0.36,术前佳矫正视力:0.25-1.0,平均0.58±0.37,术后佳矫正视力0.79 ± 0.30,达到术前矫正视力39只眼(86.7%),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35只眼(77.8%),随访 6个月,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0.75±0.75)D,柱镜(-0.55±0.25)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226±280)个/ mm2,术后6个月为(3088±312)个/ 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植入矫治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作者:刘莉;王丽强;董素霞;沈向学

    目的 探讨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9例高度近视患者(18眼,术前屈光度-6.75~-28.00 DS)行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晶状体在眼内的位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8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时,11眼(61.1%)裸眼视力≥0.5,9眼(50.0%)佳矫正视力≥0.8,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眼瞳孔呈轻度竖椭圆形;2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2眼夜间眩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近期疗效明显.

  • 有晶状体眼虹膜支撑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开杰;朱思泉

    有晶状体眼虹膜支撑型人工晶状体(虹膜支撑型PIOL)植入是近年矫正屈光不正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矫正屈光范围广、预测性和稳定性好、可逆性、保留调节功能等优点,虹膜支撑型PIOL植入可矫正高度近视眼、高度远视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晶状体摘除联合PIOL植入治疗儿童或成年人晶状体半脱位等,复曲面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PIOL)植入可矫正包括2D以上散光的屈光不正.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损伤、白内障、一过性高眼压、眩光和光晕、人工晶状体偏中心或脱位、色素播散等.随着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改良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虹膜支撑型PIOL植入术初步临床观察显示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散光

    作者:涂云海;俞阿勇;高潮

    散光的矫治一直是屈光手术的焦点,有晶状体眼前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Artisan toric phakic intraocular lens,TPIOL)矫正散光,以其矫治范围大、安全、有效,逐渐受到临床关注.本文就Artisan TPIOL的物理特征、手术患者的筛选、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以及对其术后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稳定性、小损害等评价作一综述.

  •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及其手术进展

    作者:乐琦骅;卢奕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近20年,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人工晶状体设计和材质的不断改良优化,检查手段和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该手术已经成为矫正某些屈光不正可供选择的手段之一.本文对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及其手术方法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房水流动的影响

    作者:董喆;丁宁;洪洁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C-PIOL)植入对眼内邻近组织及房水流动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20只新西兰标准实验兔(20眼).方法 将2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实验组在植入PC-PIOL后给予局部药物治疗,待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房水闪光呈现阴性后,经UBM引导将示踪剂分别注入两组动物右眼后房,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示踪剂在前房出现的例数及出现时间.对照组不植入人工晶状体,在实验组炎症消失后,与实验组同时进行以上相关检查.此后分别取两组实验动物的右眼晶状体前囊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主要指标 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示踪剂到达前房的例数及时间.结果 两组实验动物晶状体上皮细胞在透射电镜下未见明显形态差异.注射示踪剂后,实验组4例(4眼)和对照组5例(5眼)在前房观察到示踪剂(x2=0.639,P=0.412).实验组的示踪剂经注射后在前房出现的时间为(3.07±0.03)秒,对照组为(2.42±0.08)秒(t=1.413,P=0.081).结论 PC-PIOL眼内植入在术后短时间内未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产生明显影响;对房水从后房向前房流通速度无明显影响.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单襻前房脱出一例

    作者:尹黎;左志高;刘苏冰

    患者女性,35岁,因左眼被拳击伤后视力下降1天于2009年11月20日来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曾因"左眼高度近视"在我院眼科行"左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作者:杨亚军

    目的 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PC-PR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10例(19眼)术前屈光状态:平均等效球镜(-13.91±0.82)D,平均柱镜度(-1.50±0.25)D.术前裸眼视力0.02 ~0.1,均值:0.05±0.02,术前佳矫正视力0.15~0.8,均值0.48±0.39.术后6月裸眼视力0.3 ~1.2,平均0.83 ±0.52.常规手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100% (19/19)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视力提高1~4行不等.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t=2.3212,P=0.0260).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对矫正高度近视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是有效的.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作者:楚艳玲;蒋丽;李波;郑广瑛;刘保松

    目的 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63例(117眼).球面等效屈光度-6.25~-19.00D,矫正视力≥0.8者101眼,0.5~0.6者15眼,1眼<0.3.术前检查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压、散瞳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轴长、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水平经线直径(WTW).屈光度取较平均的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Starr公司专用公式;根据角膜水平直径加0.5 mm选择人工晶状体的长径;人工晶状体为美国Starr公司产品,以胶原异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双凹单片式.术前行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每眼2点,相隔90°,手术选择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除黏弹剂,缩瞳,充盈前房.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状体等情况.结果 117眼均成功,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明显降低且稳定,随访无回退,前房深度无改变,术后无持续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相容性好,2例(2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浑浊.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

  • 有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娄明志;梅海峰

    目的 观察采用套管针主动抽油的方法行有晶状体眼硅油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8例有晶状体硅油眼采用套管针主动抽油的方法行眼内硅油取出术,观察取油操作时间、术后视力、眼压及眼部并发症等.结果 操作历时1.5~5 min,术后1个月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术后眼压7.8~ 19 mmHg(1 mmHg =0.133 kPa),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于有晶状体硅油眼采用套管针主动抽油的方法取出硅油是一种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的有效方法.

  •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外伤性脱位

    作者:赫天耕;孙智勇;颜华

    目的 研究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C-PIOL)植入术后外伤致其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我院PC-PIOL植入手术矫正高度近视42例(80眼)中2例(2眼)因眼外伤导致PC-PIOL脱位.1眼系植入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术后8个月不全脱位于前房;另1眼系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屈光晶状体(PC-PRL)术后3个月全脱位于前房.两例分别于外伤后1d、3d接受PC-PIOL的复位手术.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不同.2例术后观察均在6个月以上.结果 PC-PIOL脱位于前房患者主觉眼部轻度不适,视力下降.检查可见房水闪光明显,瞳孔变形,人工晶状体被瞳孔夹持.手术复位后视力恢复,遗留瞳孔变形.另1例ICL不全脱位后裸眼视力为0.2,复位术后为0.3.PC-PRL全脱位后裸眼视力为0.3,术后恢复至1.0,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未下降.2例均未发生白内障等并发症.2例脱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1941/mm2和1889/mm2,手术复位后1周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1883/mm2和1746/mm2,手术复位后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191 1/mm2和1845/mm2.结论 眼外伤可导致PC-PIOL全脱位或不全脱位于前房,引起前部葡萄膜反应,瞳孔变形,还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立即手术复位安全有效,但应长期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形态观察

    作者:李彩红;赵宏;赵晓金;丁相奇;帖彪;乔宝笛

    目的 观察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CP-IOL)植入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方法收集高度近视PCP-IOL植入术27例(53只眼)的临床资料,应用Pentacam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前房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房深度: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为(3.21±0.17) mm,与术前的(3.22±0.25)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4 mm区域上方、颞侧、下方及鼻侧4个方位的前房深度及瞳孔直径6 mm区域4个方位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房角:术后1个月平均前房角宽度为28.70°±6.14°,较术前的40.50°±7.2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方、颞侧、下方及鼻侧前房角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房容积:术后1个月前房容积为(134.58±28.41) mm3,较术前的(236.21±17.19) mm3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各指标术后6个月和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拱高:术后1个月拱高为(687.22±35.67) μm,术后6个月拱高为(683.54±31.01) μ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压:术后1个月及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7±2.14) mmHg和(17.86±1.95) mmHg(1 mmHg =0.133 kPa),与术前的(17.32±2.49) mmH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只眼术后短期出现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后降至正常.结论PCP-IOL植入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明显,周边前房变浅,前房角变窄,前房容积减小,但随访期间观察指标数值稳定,远期效果尚需更长时间的密切观察.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作者:刘冬梅;毕宏生;蔡婉婷;马晓华;王桂敏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视屈光度为-8.50D~-32.00D的22例(40眼)高度近视行有晶状体眼前房角支撑袢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连续观察1年.结果 40眼均成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裸眼视力术前数指/20 cm~0.08,术后12月0.2~1.2;佳矫正视力术前0.2~1.0,术后0.2~1.2.术后12月时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术后不同频段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都较术前改善.结论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疗效好,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

  • 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作者:赵宏;李彩红;沈策英;赵晓金;朴勇虎

    目的 比较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屈光手术91例(18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ICL组:后房型ICL植入术39例(78只眼);LASIK组:FS-LASIK手术52例(104只眼).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视觉质量.结果 术后1、3及6个月的安全性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73,0.230);术后3个月、6个月的有效性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屈光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0.002);ICL组术后6个月总高阶像差、球差及彗差的升高幅度均低于FS-LASIK组(P =0.000,0.000,0.001).术后6个月明视下1.5 cpd、3.0 cpd和6.0 cp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76,0.659,0.840),12.0 cpd和18.0 cpd空间频率ICL组较LASIK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暗视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ICL组均较LASIK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0).结论 ICL术后长期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较稳定,术后高阶像差增加较少,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明显优于FS-LASIK组.ICL手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一种预测性强、安全性高和稳定性好的手术方式.

  • 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

    作者:艾碧君

    目的 探讨虹膜灾持犁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19眼)超高度近视(-15.50D~-30.00D)进行虹膜央持犁前房人工晶状体(AMO)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裸眼视力、眼压、瞳孔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 19眼超高度近视通过植入虹膜夹持型前房品状体,全部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其中18眼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1~3行.术前裸眼视力0.02~0.1,术后裸眼视力0.3~1.0.1眼因虹膜弹性差,术后发生瞳孔轻度变形人工晶状体前倾,手术后复位,其余患者均无特殊.结论 作为屈光性手术的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矫正超高度近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其具有术后视力恢复迅速、屈光度稳定、并发症较少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的特点,所以是目前不宜行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的超高度近视的一种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低中度近视的观察

    作者:李春燕;孙同;潘秉鸿;周依伶

    目的 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矫正低中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ICL V4c植入术矫正低中度(-1.50 D~-6.00 D)近视96例(182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比较,并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拱高的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度为-0.50 D者占86.79%,散光度数在±1.00D以内者占92.55%,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者180只眼占98.90%.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3,P=0.004).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低中度近视安全有效,其可预测性好,稳定性好.

  • 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超高度近视复合散光的效果

    作者:邵杰;华远峰;余锦强;李芳;柯峰;黄涛;罗琼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矫正超高度近视复合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接受TICL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散光者15例(30只眼).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术前屈光度为球镜-8.0~-21.0D,平均(-12.42±3.86)D;柱镜-1.50 ~-6.50D,平均(-2.56±1.32)D,等效球镜(-14.56 ±0.32)D.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球镜度为-0.25~ +0.25D,平均(-0.16 ±0.17)D;柱镜度为0~+0.50D,平均(-0.15 ±0.16)D.UCVA较术前BCVA提高1行者占66.67%(20只眼),提高2行者占20.00%(6只眼).术前眼压平均为(15.49±1.07) mmHg,术后1d的眼压平均为(15.75 ±1.32) 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眼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7);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40±1.04)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74).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840.75±83.04)个/mm2,术后12个月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837.75±82.95)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8,P=0.776).1例(1只眼)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下降,散瞳检查发现右眼TICL拱高失常,位置不平衡,手术调整TICL位置后散光纠正后,视力恢复.结论 精准测量术前参数,选择合适的TICL,术中彻底抽吸透明质酸钠,术后眼压平稳,是TICL植入术矫治有晶状体眼超高度近视复合散光的有效、安全、稳定的关键.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作者:于爱萍;肖云;高晓唯;杨磊

    目的 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 774例(883眼),年龄18 ~40岁的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 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74.6%;术后30 ~36个月时占8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屈光度改变均在±1.00D之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术后24h内高眼压16眼,3月后发生眼底黄斑出血4眼.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5例.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 可植入接触镜植入术后夜视力障碍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斌;王翠青;郭丽;李俊逸;闫春慧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可植入接触镜(ICL)植入后夜视力障碍的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眼ICL植入术25例(50只眼).于术后6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夜间视觉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探测术后夜间视力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术后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术前和术后的中间视觉瞳孔直径及二者之间的差异,中间视觉瞳孔直径与ICL光学区直径之间的差异,角膜横径、睫状沟水平间距,术后ICL拱高,都作为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另外还包括ICL屈光力、长度、光学区直径和散光度等参数.结果 夜间视觉障碍的发生率,光晕为34.00%,眩光为26.00%.认为光晕发生的相关因素有:①与瞳孔直径和植入的ICL光学区直径之间的差异(P=0.013);②角膜横径(P =0.028);③植入ICL光学区直径(P=0.030).并发现植入的ICL散光度是产生眩光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P =0.047).结论 在夜间视力障碍的潜在影响因素中,植入的ICL光学区直径、中间视觉瞳孔直径与ICL光学区直径之间的差异及角膜横径可引起光晕,而ICL散光度可导致眩光.

  • 可植入胶原聚合透镜植入术后早期眼前段观察

    作者:栗静;刘磊;李新宇;王虎杰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可植入胶原聚合透镜(ICL)植入术后早期的眼前段形态.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37例(65只眼),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前房深度、前房角、前房容积、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前房深度、前房角和前房容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眼压较术前稍有降低,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分别降低4.75%和6.87%;术后1个月和6个月ICL拱高分别为(412.61±192.94)m和(365.69±179.75)m,与晶状体无接触.结论 ICL植入术后早期眼前段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但随访期内各指标稳定,未引起前房角关闭或眼压升高.仍需对其进行更为长期的临床观察.

139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