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徐曼华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共98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BCVA≤0.1者7眼(7.14%),0.2 ~0.4者19眼(19.39%),≥0.5者72眼(73.47%).其中≥0.5者Ⅰ组34眼(97.14%),Ⅱ组23眼(76.67%),Ⅲ组15眼(45.4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解除光传导通路障碍,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效果

    作者:姬娜

    目的 研究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在超高度近视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0例(12~42岁)126眼超高度近视(≤-10.00DS)验配RGP镜片,观察其矫正视力,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70例均验配成功.126眼戴RGP镜片平均矫正视力为0.87±0.23,好于主觉验光佳矫正视力0.76±0.25(P<0.05);与习惯处方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44±0.24)相比,戴RGP镜片视力明显提高(P<0.05);主觉验光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习惯处方框架眼镜视力(P<0.05).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高度近视患者戴RGP镜片的视觉效果明显高于框架眼镜,并且较安全,无明显并发症.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魏天信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帮助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 LASEK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道升;余笑

    目的:分析探讨LASEK术后造成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治疗的且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536例105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术中消融深度、光学区直径及术后反应和眼压情况.结果:屈光回退>-1D者50例90眼,回退发生率为8.55%,回退等效球镜度数-1.25~3.75D,平均(-2.35±1.12)D;回退发生多在术后6个月内,回退发生与术前屈光度、术中消融深度及术后haze反应有密切关系,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中消融深度越深者,术后回退发生率越高,在超高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达19.4%,而与年龄、性别、术前角膜厚度及术前角膜曲率无明显关系.结论:LASEK术后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超高度近视组,因此,对于角膜厚度足够的高度近视患者目前仍建议LASEK不作为首选术式.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董立红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共98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I组眼轴长度(27.00~29.59)mm 35只眼,Ⅱ组眼轴长度(29.60~32.19)mm 30只眼,Ⅲ组眼轴长度(32.20~34.70)mm 33只眼,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佳校正视力≤0.1者7眼(7.14%),0.2~0.4者19眼(19.39%),≥0.5者72眼(73.47%).其中≥0.5者I组34眼(97.14%),Ⅱ组23眼(76.67%),Ⅲ组15眼(45.4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解除光传导通路障碍,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长霞;赵华;梁雯

    目的:探讨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37例(72眼)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10.0~-22.5D,平均为(-16.37±3.12)D,散光为-1.25~-4.25D,平均为(-1.92±0.87)D.结果: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35例70眼(97.22%)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其中24眼(33.33%)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2行或以上,2例2眼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术后6个月屈光度(1眼欠矫-1.5D)为(-0.37±0.42)D,散光为(-0.43±0.46)D.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超高度近视,而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 分区切削模式在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应用

    作者:尹永湘;贾乃伟

    目的 评价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超高度近视,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185眼)超高度近视,因选择6.0mm直径的切削区,剩余角膜厚度小于250μm,而进行LASIK分区切削治疗,分区切削分为2~3区,切削光区4.7~6.0 mm.随访时间6~20月,观察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月视力达到好并趋于稳定,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3月183眼(98.92%)裸眼视力超过或等于术前佳矫正视力.屈光回退47眼(25.41%),术后眩光51眼(27.57%),分析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切削过度区光滑,无偏心切削.与标准手术相比可节省角膜厚度20%~25%,视力、屈光度变化与分区多少及近视度数有关.少数患者出现的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并发症,1个月后减轻或消失,角膜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结论 LASIK分区切削模式是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超高度近视进行激光治疗有效安全的方法.可节省角膜组织,具有安全可靠,稳定性、可预测性强的临床效果.

  • 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

    作者:艾碧君

    目的 探讨虹膜灾持犁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19眼)超高度近视(-15.50D~-30.00D)进行虹膜央持犁前房人工晶状体(AMO)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裸眼视力、眼压、瞳孔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 19眼超高度近视通过植入虹膜夹持型前房品状体,全部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其中18眼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1~3行.术前裸眼视力0.02~0.1,术后裸眼视力0.3~1.0.1眼因虹膜弹性差,术后发生瞳孔轻度变形人工晶状体前倾,手术后复位,其余患者均无特殊.结论 作为屈光性手术的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矫正超高度近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其具有术后视力恢复迅速、屈光度稳定、并发症较少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的特点,所以是目前不宜行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的超高度近视的一种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

  •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邹俊;周行涛;褚仁远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德国Zeiss MEL 80准分子激光器对-10.00以上的超高度近视22例(40眼)施行LASEK术,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02±0.02(0.01~0.05),平均等效球镜(-12.75±2.30)D.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症状、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显然屈光度、眼压、角膜愈合程度和并发症.结果 LASE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4 d.6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95%,裸眼视力≥1.0者占27.5%.平均裸眼视力0.70±0.20,平均等效球镜(-1.25±1.78)D.haze发生14眼(35.0%),haze 0.5级10眼(25.0%),haze 1.0级4眼(10.0%).5例出现眩光.结论 LASEK术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超高度近视的矫治,可作为超高度近视治疗的一种较好选择.

  • 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作者:刘利;肖林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105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植入低度数人工晶状体,随访3月.结果 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8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浑浊,无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于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同时植入负、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既可为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防止发生视网膜脱离,又可同时进行屈光矫正.

  • 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屈光回退

    作者:齐虹;夏英杰;陈跃国;朱秀安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的准确性、预测性、稳定性及有效性.方法 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10.1~-26.0 D,平均(-13.9±3.4)D 124例193眼,按术前预矫等值球镜分别观察术后1年的屈光度,术前佳矫正视力及术后裸眼视力.结果术后1年屈光回退率与性别、年龄、切削方式无关(P>0.05),而是随着术前预矫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术前预矫屈光度越高,屈光回退程度越明显.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达0.6以上.结论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准确性、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差,但由于其具有有效性,我们可以积极地为患者实施此项手术.

  • 超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临床研究

    作者:隋丹丹;胡琦;杨帆;杜春宇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各个象限变化规律,为使用OCT检测超高度近视人群RNFLT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5例(55眼),超高度近视组57例(92眼),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三组:第I组:-10:00~-12.00D组,31例(57眼);第II组:-12.00~-15.00D组,15例(21眼);第III组:-15.00D组,11例(14眼)。采用OCT检测RNFLT,比较超高度近视患者RNFLT变化规律,并比较与正常对照组RNFLT的差别,研究超高度近视患者RNFLT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超高度近视眼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了颞侧RENFL平均厚度变薄。两组间对应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超高度近视患者中在不同屈光度组RNF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除了颞侧,屈光度的绝对值与RNFLT成负相关(r<0,<0.05),鼻下相关性高,颞上相关性较低。结论在超高度近视患者中,除了颞侧,OCT检测各个象限的RNFLT变薄。屈光度的绝对值与RNFLT成负相关。因此,在评价RNFLT改变时要重视超高度近视RNFLT的规律性特征。

  •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作者:毛伟;周宏健;陆斌;周雨声;桂孟芳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73例(134眼)超高度近视进行LASEK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眼压及Haze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或更好者占61.9 %;屈光不正度数在1.00 D以内者占89.6 %;术后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患眼的Haze都控制在2级之内,其中0级占83.6 %.结论 LASEK是治疗超高度近视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 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作者:费安裕;林咸平;叶晓玲;方燕;陈肖

    目的探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以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206只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10.00~-26.00DS,平均-13.4±-3.9(DS)近视患者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1个月时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176只眼(85.4%).术后6个月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01只眼(97.6%),其中高于术前者62只眼(30.1%);而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5只眼(2.4%),其中3例为不规则散光,2例为偏心切削.未发现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以上的病例.术后平均球镜度数降至+0.68±1.05D,角膜屈光力(K值)下降至34.63±1.72D.结论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但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角膜偏薄者,术后可能会残留一些屈光度或采用晶状体屈光手术.

  • 作者:

    关键词: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石海涛;陈育尧;陈荣华

    目的:对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对合并白内障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62例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3d、手术治疗后1个月的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对合并白内障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作者:赵世强;接英;李蕾;张莉;卢红双

    目的 分析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或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较差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例(16只眼)的资料.对术后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屈光度、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及矫正近视力的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变差的原因.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30 ~60岁,平均年龄(44.88±10.32)岁,术前屈光度范围-29.0~-18. 0 D,平均屈光度(-23.19 ±3.60)D,术后屈光度范围-3.0 ~ 1.75 D,平均屈光度(-0.73 ±1.31)D,术后屈光度比术前明显减小(P<0.001).所有患者对术后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满意,术前矫正远视力平均为0.19 ±0.07,术后平均矫正远视力为0. 24±0.07,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对术后裸眼近视力和30 cm矫正近视力的满意度均较差,术后裸眼近视力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30 cm矫正视力亦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10 cm矫正视力有改善但依然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屈光性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下降,主要与术后裸眼近视力和术后矫正近视力下降有关.

  • LASIK术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7年后疗效分析

    作者:汤诗圣

    目的 评价对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手术治疗7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84眼曾于2004年在本科行分区切削治疗的(分2~3区,切削光区直径5.0~6.5mm)超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回访,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形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佳矫正视力均等于或超过术前,裸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等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者达29眼,占34.5%;无圆锥角膜发生.出现屈光回退的达44眼占52%,大屈光回退度达-5.00D,5眼别曾于术后6个月行二次增效手术.角膜层间异物存留4眼,占4.7%,已吸收,局部浑浊,自觉有眩光暗视力下降现象的44眼占48%,但患者表示基本能够接受,对生活、工作基本无明显影响.结论 LASIK术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它具有安全性好,手术效果满意,远期疗效肯定等优点,是超高度近视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 超高度近视合并自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小成;张良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24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0.3者共32眼(80%),其中≥0.5者共24眼(60%).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共32眼(80%);±.5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共8眼(20%).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20例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轻中度水肿.4例反应性高眼压,经处理后均在2~7 d内消退.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4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佳矫正<0.1者2眼(4.3%),0.1~0.4者17眼(37.0%),0.5~0.9者24眼(52.2%),≥1.0者3眼(6.5%);3眼(6.5%)后囊膜破裂,9眼(19.6%)角膜水肿,5眼(10.9%)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1只眼(2.2%)视网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2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