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杰;刘三梅;李芳;董文韬;钟捷

    目的 对比分析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效果,并探讨27G PPV治疗RR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开展的微创PPV治疗RRD患者共92例,其中25G组58例,27G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 25G组手术时间为(56.7±35.9) min,27G组为(55.7 ±36.1)min(F =0.049,P=0.852).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25G组为94.8%,27G为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25G组与27G组末次随访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视力改善率(改善>0.2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0,P=0.173).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5G组有2眼(3.4%)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7G组有1眼(2.9%)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一周内,高眼压(>25 mmHg)(1 kPa=7.5 mmHg)发生率25G组为25.9%,27G组为11.8%(x2=3.009,P=0.083).两组均未观察到感染性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27G微创PPV在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方面与25G微创PPV无显著差异.27G微创PPV是治疗RRD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杰;刘三梅;李芳;董文韬;钟捷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引起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 年4 月至2017 年10 月我院开展的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217例.观察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并对影响眼压高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26眼(11.98% )发生高眼压.高眼压组术前佳矫正视力(LogMAR)、手术时间、术后眼压高于无高眼压组;两组间前房闪辉及房水细胞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眼及无晶体眼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65). 25 g玻切术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27 g玻切术组(P = 0.026).硅油组高眼压发生率为22.3% ,灌注液组为4.7% ,空气组无高眼压发生,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填充物(硅油)、术后前房闪辉及术后眼压波动是引起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手术时间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内填充物为硅油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重的患者尤其要重视术后早期高眼的防治.

  •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大幅眼压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杰;刘三梅;李芳;董文韬;于睿超;钟捷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大幅眼压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式,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简称:玻切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共217例.术后眼压波动≥8 mmHg定义为大幅眼压波动,<8 mmHg为小幅眼压波动,观察分析术后大幅眼压波动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周大幅眼压波动组共45人(20.7%),小幅眼压波动组172人.大幅眼压波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8.5±44.5)min,小幅眼压波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4.9±26.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单纯玻切术相比,大幅眼压波动发生率分别为8.51% 及24.1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术后房水细胞分级为0至4级时,大幅眼压波动发生率分别为19.08%、20.00%、66.67%、25.00%及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房水细胞是术后早期大幅眼压波动的危险因素.结论:玻切术后大幅眼压波动与多种围手术期因素有关,其中手术时间、前房炎症反应是引起术后早期大幅眼压波动的危险因素.

  • 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短期指标对比分析

    作者:李杰;刘三梅;李芳;董文韬;钟捷

    目的:比较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术后短期指标,探讨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4/2017-10在我院行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17例217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7G组135例,25G组82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眼部炎症反应、佳矫正视力( BCVA)恢复及眼压波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7G组无患者术中需改为25G 玻璃体切除术. 25G 组手术时间平均 56. 4 ± 38. 9min,27G组45. 5 ± 26. 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422,P=0. 016),但两组中相同疾病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 内, 25G组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及房水细胞累积评分平均为2. 4±1. 4、0. 7±1、0. 5 ±1 分,均高于27G组的相应指标的平均累积评分2. 1 ±1. 6、0. 3 ±0. 6、0. 2 ±0. 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8、0. 011、0. 046).术后第7d,25G组BCVA ( LogMAR )较术前改善-0. 4 ± 0. 9, 27G 组 BCVA (LogMAR)较术前改善-0. 2±0.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36,P=0. 103).术后1wk内,25G组发生一过性低眼压16眼(19. 5% ) ,27G组21眼(15. 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 565,P=0. 452);去除硅油填充的病例后, 25G组眼压波动( 3. 59 ± 0. 69mmHg )与 27G 组( 3. 58 ± 0. 4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007, P =0. 995) .结论: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用于多种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反应轻等特点,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

  • 双通道27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刘三梅;李杰;董文韬;李芳;周采虹;唐晓兰;赵渝宇;江文婕;徐晓单;钟捷

    目的:研究双通道27G玻璃体切除术在硅油填充状态下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研究.7例硅油填充眼在随访时发现下方视网膜浅脱离.在硅油填充状态下行双通道27G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完成视网膜表面增殖膜剥离、视网膜下液抽吸,并在视网膜复位后行硅油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根据患眼病情辅以巩膜外垫压或环扎.结果:术后所有患眼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眼术后眼表反应轻且视力迅速恢复至术前水平.1眼在术后20d出现视网膜再脱离,经传统的硅油取出联合视网膜复位术成功复位视网膜.结论:双通道27G玻璃体切除术是一个治疗硅油填充眼早期视网膜再脱离的有效方法,可能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