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分析及单次光动力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维锋;石安娜;金昱;石浔;曾瑛

    目的 分析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图像特征,并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12例13眼,进行单次PDT治疗,随访1~24个月,平均7.7个月,观察PDT前后症状、视力以及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眼底照像的变化,探讨CNV的形态学特征及PDT治疗效果.结果60.0%眼视物变形症状减轻或消失.末次随访时84.6%眼保持PDT前裸眼视力或不同程度提高.OCT将CNV分为类圆形、纺锤形、不规则形及色素上皮下型;结果示8眼类圆形CNV经过PDT治疗后6眼(占总数的46.2%)CNV 瘢痕形成、2眼(占总数的15.4%)无改善,其他型CNV 5眼(占总数的38.5%,包括纺锤形、不规则形及色素上皮下型)经过PDT后CNV消退.眼底血管造影示92.3%眼荧光素渗漏减弱或消退,7.7%眼荧光素渗漏未见减弱.眼底照像可见69.2%眼有Fuch斑;30.8%眼有灰色、扁平、较小病灶,相应处CNV形成;30.8%可见黄斑新鲜出血.结论OCT对病理性近视CNV形态分型、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单次PDT具有抑制或消退CNV的作用和稳定视力的临床效果.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近红外线成像特征

    作者:周小明;郝保安;彭锡嘉

    目的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寿眼底近红外线(near infrared,NIR)成像的特点.方法对26例(28眼)CSC患者应用Kowa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新型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进行NIR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眼底照相:20眼急性CSC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2眼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ed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8眼慢性迁延性CSC表现为黄斑区色素脱失.FFA检查显示:20眼急性CSC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慢性迁延性CSCFFA早期表现为斑驳样透见荧光,晚期可见荧光素缓慢渗漏.ICGA检查:早期20眼可见区域性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ICGA中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呈强荧光;18眼ICGA揭示的病灶要比FFA多.PED在FFA和ICGA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盘状强荧光.NIR检查:神经上皮层脱离区表现为椭圆形暗区,边界清晰或模糊;PED在NIR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暗区;RPE损害在NIR表现为灰白色区域.结论虹外线成像技术为CSC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但有关CSCNIR像的特征尚需进一步总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