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种植钉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低角病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武杰

    目的 分析使用种植钉治疗成人安氏Ⅱ1类低角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安氏Ⅱ1类低角错合拔牙患者11例,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使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种植钉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比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软组织Z角增大,颏唇沟、鼻唇角减小;骨组织指标∠ANB、Wits值减小,∠OP-FH、∠MP-SN、∠FH-MP增大;牙性指标中∠U1-SN、∠U1-PP、∠L1-MP、∠U1-NA、U1-NA距减小,∠U1-L1增大,以上指标通过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钉能够对安氏Ⅱ1类低角错合在支抗方面进行有效控制,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种植钉 安氏Ⅱ1 低角
  • 安氏Ⅱ1青少年髁突运动轨迹与颞下颌关节形态的研究

    作者:王晓宇;厉松

    目的:探讨安氏Ⅱ1青少年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及相应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选取青少年安氏Ⅱ1及直面型个别正常(牙合)各1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ADIAX compact 2 )记录分析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并且应用改良颞下颌关节闭口薛氏位X线片测量分析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结果:下颌功能运动时,安氏Ⅱ1错(牙合)髁突位移5mm时矢状髁道倾斜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髁突矢状位移、垂直位移及矢状面空间总位移明显增加(P<0.05).安氏Ⅱ1错(牙合)关节窝前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及关节窝前、后斜面夹角明显减小(P<0.05).结论:安氏Ⅱ1青少年髁突运动轨迹及颞下颌关节形态具有典型的特征.

  • 女性青春发育减速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李凌;张化宇

    磨牙前移,下颌磨牙伸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及下牙弓突度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加.结论 青春发育高峰期后期女性低角水平生长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经矫治后下颌骨仍有一定生长,且发生逆时针旋转;此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的变化是正畸治疗和生长发育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功能性矫治器前伸下颌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梅;雷勇华;邹双双;刘璐

    安氏Ⅱ类错(牙合)发病率高,且多源于下颌后缩或下颌发育不足.临床上常用功能性矫治器调整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关系.本文从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机制、矫治时机以及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适应性改建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了解功能性矫治器前伸下颌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 安氏Ⅱ1错(牙合)早期不同矫治方法对颌骨的影响

    作者:谢丽丽;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评价方丝弓矫治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对骨性Ⅱ1 错(牙合)非拔牙患者颌骨的影响 .方法选择30例11~14岁的骨性Ⅱ1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T组用Twin-block 功能矫治.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方丝弓固定矫治配合Ⅱ类牵引可改变(牙合)的Ⅱ类关系,下颌骨长度及骨面突度改变较少.功能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生长,使长度增加位置前移.

  • 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12例疗效观察

    作者:鞠镇

    目的 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应用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观察其对支抗牙的控制及覆(牙合)覆盖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恒牙期安氏Ⅱ1患者12例,应用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装置矫治,比较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及模型测量值.结果矫治前后支抗磨牙近中前移量小于拔牙间隙的1/3,其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覆(牙合)覆盖明显改善.结论 固定平导与横腭杆联合应用是一种简单有效、非依赖性的较强支抗装置,能显著改善深覆(牙合),提高安氏Ⅱ1错(牙合)的矫治效果.

  • 利用计算机技术全面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

    作者:朱吉坤;张苗苗;万鹏

    目的 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通β函数模拟牙弓形态来全面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双尖牙病例.共计17例(男6人,女11人)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上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下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结果 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安氏Ⅱ1错(牙合)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而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 恒牙期安氏Ⅱ1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刘俊玲;李洪发;费丽思;武杰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重建恒牙期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比较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者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对恒牙期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患者各30例进行CBCT扫描,利用invivo5软件三维重建,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左、右两侧颞下颌关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颞下颌关节在部分测量项目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左、右侧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基本对称;上颌前突组髁状突在关节窝中位置相对靠前;上颌前突组较下颌后缩组髁状突粗、长,关节窝宽、深,关节结节较高.

  • 中国南北方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邓琪;邵玶;徐晓卉;冯冬菲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形态特征及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生长变化对其特征的影响,比较其与中国北方地区正常(牙合)和中国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20名黑龙江省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采用Bjǒrk分析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SNB和SNPg明显增加;在颅颌面特征上男女性别无差异;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具有上颌正常,下颌后缩,高角的特点.结论:中国南北方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特征在上颌突度、上下牙弓突度、上颌牙齿倾斜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 骨性安氏Ⅱ1的生长改良治疗

    作者:赵春洋

    本文通过16例骨性安氏Ⅱ1错畸形的生长改良治疗,介绍了矫治器的组成及治疗方法.结果表明,颌外牵引有效地抑制了上颌向前的生长发育,斜面导板促进了下颌向前的生长发育,顺时针旋转下颌,改善了颜面外观.作者分析认为,①骨性安氏Ⅱ1错畸形矫治的关键,首先是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协调上下颌骨间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协调关系.②骨性安氏Ⅱ1的矫治主要是解决了长度和高度的不协调,同时,通过改变后牙牙弓宽度,补偿性协调了上下牙弓宽度的不协调.

  • 低角与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肌激动器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

    作者:张延晓;陈瑛;徐庆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对不同骨面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5 ±0.67)岁],根据其骨面型分为低角组(n=15)和均角组(n=7).肌激动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用SPSS 13.0软件,t检验分析治疗结果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o-Pg、ANB、Wits、NA-Pg、LI-APg和L6-M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项目中低角组和均角组治疗前后Wits值变化分别为1.34°±1.82°和3.50°±1.77°,NA-Pg值变化分别为(3.06±2.00) mm和(5.80 ±3.17) mm,牙齿项目中L1-APg变化值分别为(-1.16±1.74)mm和(-2.83±1.48)mm,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与均角组软组织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矫治低角和均角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均能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均角患者对矫治器的反映效果好于低角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