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荧光增白剂Tinopal LPW对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作用研究

    作者:周建华;胡应之;肖育贵;肖银波;郭亨孝

    用1%TinopalLPW荧光增白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Tinonal LPW对Parocneria orienta 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使用3.6×1011PIB/hm2+1%TinopalLPW、1.8×1011PIB/hm2+ 1%TinopalLPW、9.0×1010PIB/hm2+1%TinopalLPW和3.6×1011PIB/hm2、1.8×1011PIB/hm2、9.0×1010PIB/hm26种处理对林间越冬代2-3龄幼虫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结果表明除9.0×1010PIB /hm2+1%TinopalLPW 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外,其余剂量有增效作用但不显著.

  •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及基因组酶切分析

    作者:赵小东;周建华;丁清泉

    对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virus,简称PaorNPV)形态结构、结构多肽、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SDS-PAGE分析了Paor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应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aorNPV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仅有一条带,分子量为31.5 kD,不经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有三条带,分子量分别为31.5 kD、29.1 kD、28.6 kD;病毒粒子包含有25种结构多肽,分子量范围在17.6-114.6 kD之间.PaorNPV DNA经BamH I.EcoR I、HindⅢ、Pst I和Xho I酶切分别产生9、12、12、12和14条片段.基因组大小平均为124.6 kb.

  •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定位

    作者:赵小东;周建华;丁清泉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是柏木、桧柏、干头柏等柏科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1],到目前为止仅存在于我国.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clear polyhedrovirus,PaorNPV)[2]于1991年被分离,该病毒对蜀柏毒蛾幼虫具有较强毒力,已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初步应用于柏木林区害虫的防治上[3].对这种病毒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包括生物活性测定,形态结构,理化特性,限制性内切酶分析[4,5].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开发我国这种特有的病毒资源,我们构建了部分PaorNPV基因组DNA片段的基因文库,同时以中国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SNPV)几丁质酶基因作探针,对PaorNPV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