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珞巴族中小学生视力调查分析

    作者:张家平;李洪波;王媛;袁芳

    目的了解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珞巴族中小学的视力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并把视力低下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视力低下率为35.2%(185/525),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为22.9%、27.3%和39.2%;视力低下程度以轻中度为主.结论视力低下的发生率与学习环境,采光照明、营养、卫生和学习负担有关.

  • 西藏珞巴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

    作者:康龙丽;高放;张洪波;袁东亚;赵锋仓;李生斌

    目的:检测西藏珞巴族HLA-DRB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将其与18个人群的HLA-DRB1频率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生树.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技术,对我国西藏南部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体进行了HLA-DRB1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不加权配对组算术方法(UPGMA)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在92例珞巴族个体的184个等位基因中共检出11种HLA-DRB1等位基因,其中HLA-DRB1·04(27.20%),DRB·12(25.50%)在珞巴族中常见,共占珞巴族可检出等位基因的52.70%;其他频率大于5%的等位基因还有DRB1·14(15.20%),DRB1·15(9.80%)和DRB1·08(8.20%).结论:西藏珞巴族HLA-DRB1等位基因分布与其他华人群体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显示其HL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民族独特性;在遗传距离上珞巴族和藏族近,这与民族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结果相一致.

  • 西藏珞巴族HLA-A,-B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康龙丽;张洪波;高放;袁东亚;邓天吉;阎春城;李生斌

    目的调查西藏地区珞巴族群体HLA-A,-B基因的多态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西藏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体进行了HLA-A,-B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在HLA-A位点共检出10种等位基因, 在HLA-B位点检出19种等位基因; 在HLA-A位点高频等位基因是HLA-A·11、-A·02、-A·24,它们的频率分别为36.40%、25.50%、23.90%, 这3种等位基因共占珞巴族可检出等位基因的85.80%.在HLA-B位点高频基因为HLA-B·40(频率为27.20%)、-B·15(11.40%)和-B·38(10.90%),它们占等位基因的49.5%.结论珞巴族与其他各华人群体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显示其HL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民族独特性;但其HLA-A、-B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藏族的很接近,这与民族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结果相一致.

  • 西藏珞巴族15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作者:袁东亚;康龙丽;赵健民;李生斌

    目的 选择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与稳定性的15个STR位点,进行西藏珞巴族、拉萨藏族、昌都藏族与亚洲其他人群的遗传关系分析.方法 收集西藏珞巴族、拉萨和昌都藏族无关个体血样,利用AmpF/STR Identifiler试剂对样本DNA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BI 3100遗传分析仪上进行毛细管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并结合文献资料与中国其他21个民族群体、亚洲6个人群进行比较,绘制遗传树,分析西藏各民族与其他亚洲人群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八个汉族群体首先聚类,广西五个民族首先聚类,两者共同与西藏珞巴族、拉萨藏族和昌都藏族聚类后,再与中华其他民族聚类,后与亚洲6个人群及中国维吾尔族聚类.结论 研究结果与各人群地理分布和历史基本一致,为研究珞巴族和藏族的起源、迁移、形成和发展提供遗传学依据.

  • 珞巴族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分析

    作者:康龙丽;杨凤英;邓天吉;阎春城;王桂金;龚丽;李生斌

    目的研究中国珞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及与其他19个族群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地区珞巴族121人份ABO血型分布,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收集西藏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藏族,青海贵南、黄南、西宁藏族,甘肃藏族,云南丽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陕西、河南、山东、福建、广东汉族,广西壮族等19个族群的相应资料,计算他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珞巴族ABO血型系统中,有较高的基因频率r(0.7370),p为0.1911,q为0.0973.遗传距离分析显示,珞巴族与南方壮族距离较近(0.0579),其次为云南丽江藏族(0.0692)和西藏林芝藏族(0.0844)及西藏、青海其他地区藏族,后与中国其他主要民族汉、蒙、回族聚在一起,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珞巴族在遗传上与藏族的关系近于其他主要民族.

  • 西藏各民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康龙丽

    人类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是疾病基因组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疾病基因的分离、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药物筛选等关系密切.西藏自治区生活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和夏尔巴人等群体,检测这些群体的遗传标记ABO血型、白细胞表面抗原(HL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和线粒体DNA(mtDNA)序列多态性等,对西藏各民族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和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其他民族进行聚类分析,绘制进化树.结果 显示西藏各民族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遗传特征,他们间的亲缘关系比较与其他东亚民族间较近.我们所获得的这些遗传多样性数据可用于西藏各民族的群体遗传学、法医学个体鉴定和疾病相关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